在周而复返的社会发展中,涌现出了大量英雄儿女,而在其中也不乏被时代浪潮淹没的人。《水浒传》里的宋江,就是被后人掩卷喟叹的既被时代的浪潮捧起,又被自身矛盾的性格所镣铐的一位英雄。
他带领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雄霸一方,而又高开低走地向对朝廷俯首称臣,逐渐磨灭殆尽了水浒群雄。不过里面也不乏聪慧之士,能够明眼看局势,及时脱身,成就了自我。
入云龙公孙胜其实是《水浒传》里相当特殊的一个人物,他是第一批和晁盖一起上梁山的好汉,而他也是第一个离开梁山的人。在忠义堂排座次的时候,他排名第四,上应天闲星,甚至担任了掌管机密的军事。

而这样的有权有势,竟然因为师傅的一句“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就叫回了他,不禁让人感到奇怪,甚至有读者说是施耐庵怕他道法太强把现实主义作品变成魔幻现实主义,而让他卸甲归田。其实只是因为他以及师傅戴宗的敏锐观察力和政治嗅觉。
公孙胜是挑起“智取生辰纲”事件的主谋,可以说是《水浒传》的开端,正是他想好了计谋才说服了晁盖等人的参与。
他们打跑官兵后逃到梁山泊上,也是他计划之中的一步。而晁盖当上老大,他也心服口服,毕竟自己算是元老级别,属于梁山泊的三当家,与吴用共掌兵权。
这个时候的他,是怀抱着自己的“革命理想”的。他不同于一起作案的刘唐和三阮兄弟,他抢劫生辰纲不是为了当土匪强盗,填饱自己口袋,而是为了获取革命建设准备的资金。
公孙胜所想的梁山泊是和他从道教所学的“济世”理论相结合的,既然这世间这么混乱,朝廷这么不公,我就要推翻它或者改善它,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这一点上,他甚至与晁盖做强盗能当一天是一天的浅短目标都不同。他想要的是像前辈张角或者晚辈洪秀全那样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一番事业的革命。
而宋江的上山击毁了他的信念,他一眼看出了这“孝义黑三郎”的政治抱负。出身正派、做过小官的他一开始就是想的是招安路线。
而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帮助自己赢取民众呼声,以及集团更为强劲博得朝廷信任而已。而宋江的为人、才智,并不输于晁盖,以后定在梁山泊话语权会越来越大,公孙胜不想看到这样的投降主义最终击碎自己的理想信念。便在宋江上山吃庆功宴的时候,就借故回家看母亲离开了梁山泊。

尽管后来宋江攻打高唐州陷于太守高廉的妖法,被迫又请公孙胜出手相救,而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战胜。老师也放了他下山辅佐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因为此时的梁山泊仍处于如日中天,不断壮大的阶段,公孙胜仍看到革命的希望,便欣然加入。
不过罗真人预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让他到汴梁就离开梁山帮。他当时已经看透自己作为“晁盖派”心腹元老已经慢慢被宋江集团架空,而自己的革命理想也逐渐因为宋江的得势而没落,便借机离开了梁山军,返回二仙山跟随罗仙人继续深造。
历史上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可更为难能可贵的在于学会功成身退。当时招安后的梁山军基本上分为两个军团,宋江和吴用率一军,卢俊义和燕青率一军。
虽然这也是朝廷平衡势力的手法,不过也可见卢俊义率兵的能力其实是可以和宋江吴用分庭抗礼的。而他的亲信家仆便是燕青。燕青一开始是登徒浪子,后来被卢俊义收留,多次救卢俊义性命,也一齐加入了梁山泊。
可要说这卢俊义机智勇敢,却在关键时刻就比仆人燕青棋差了一着。当时征战方腊班师回朝的时候,在京城门外的最后一夜。燕青偷溜到卢俊义帐里,劝告主人急流勇退。

他已经发觉了这次征战梁山军已经死伤大半,在朝廷面前哪还有之前气势正旺时的资本,此次回到朝廷,之后是生死未卜,别说封赏了,能捡条命回来就是万幸。不如现在离开,退隐山林安享晚年。
可卢俊义毕竟也是和宋江一样是当过官的人,对于朝廷自然是怀有忠诚。他拒绝了燕青的好意,甚至也挽留他别离开。燕青没再多言,径直拿了几件值钱的珠宝走了。
而有传言,他甚至带走了宋徽宗的挚爱李师师一起闯荡江湖。毕竟当时宋江找李师师帮忙递话给朝廷招安时,李师师就对燕青这浪子一见钟情,现在两人双宿双飞,好不逍遥快活!至于主人卢俊义,因高俅的记仇而被设计毒死,断了自己的黄粱大梦。
要说梁山好汉里结局最好的一位,非李俊莫属。本来李俊可算作宋江的铁杆粉丝,他一开始只是揭阳三霸,在浔阳江上做生意的一个渔商,不过听说了宋江的名头,才设计加入了梁山帮。

要说他的水军有多厉害呢,梁山水泊“山排巨浪,水接遥天”,官兵几次围剿,都只看到白茫茫的芦苇。而他统帅的梁山水军却像神兵天降,五战五捷,比起步兵来更让官兵闻风丧胆。
不过他的远见卓识更在他的水中本领之上,他被后人称作智慧仅在吴用之下的梁山好汉,原因就在于他在几次重大抉择上都能洞若观火。
起先宋江决议招安的时候,本是宋江帮的铁定支持者,却一反常态地没有表态,他早就看透了朝廷的习性,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就是个四分五裂被分头治理的结果。
不过他依然还是相信宋江能够有所作为,把梁山帮集团做大做强。可随后经历了南征北战,虽然战功赫赫,不过手下是死的死,伤的伤。宋江却没有留恋兄弟们的样子,只想着回朝廷请功。李俊这才对他感到心凉,只好明哲保身,抽身离开。

他在征战方腊的时候认识了榆柳庄四人,和心腹童威、童猛两兄弟组成了“太湖小聚义”。平定了方腊之乱后,班师回朝的路上,他佯装中风,要求留下童家兄弟看视,让宋江率军先行离开,而宋江一走,他便马不停蹄地寻找费保四人。他们七人兄弟齐心,迅速打造了只船,从太仓港出海,便投化外国而去,最终竟然成为了暹罗国之主。
三人的结局可见,晚年的宋江已被磨平了斗志,他当初建立梁山帮的雄心壮志已不再。而这样对待兄弟的态度,只会逐渐失去英雄好汉的吸引,大家看不到梁山泊的未来,便是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而这三人学会了明哲保身、另起炉灶,都各有各个的逍遥自在。可见急流勇退也是智慧的一种,而不要非和南墙撞个头破血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