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在《病起懷書》中寫到:“位卑未敢忘憂國。”意思是說,即便地位卑微,仍然心懷祖國,熱愛祖國。
《病起懷書》
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愛國志士多如牛毛,他們有的不幸戰死沙場,有的從此功成名就,有的默默無聞,但無論結局如何,他們初心一致。並且無論身處何地,所做何事,愛國之心永不改。
2010年的一則尋人啓事驚動全球,標題是尋找\"百年前的一箇中國勞工\"。這則消息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發出的,啓事言明,提供線索者,可獲得不菲的獎金以及美國綠卡。正如《黃石公三略》上所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士。\"此消息一經傳出,國內外街談巷議。
《黃石公三略》

引起轟動的主人公就是一名百年前漂洋過海去美國務工的中國普通勞工,而且,還是一名徹徹底底的文盲勞工。他叫丁龍,出生於晚清,成長於國家多難、民族多災的年代。爲了謀生,丁龍被騙至大洋彼岸的美國“鍍金”。

那時的中國人在歐美等人看來,卑微、下賤、不堪,他們將漂洋過海的華人勞工稱作“豬仔”!那麼,就是這樣一個不被看作是人的華工,到底是如何和哥倫比亞大學扯上關係的呢?
丁龍剛來美國的時候,在一個美國人家中做僕人,這個美國人叫卡朋蒂埃,現在的人可能對他知之甚少,但在他們那個年代,卡朋蒂埃的名字就像現在的比爾蓋茨一樣,如雷貫耳。
卡朋蒂埃自小就非常聰明好學,長大後更是考進了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眼光獨到的卡朋蒂埃加入了淘金大潮,獲得了自己的創業資金。自此以後,卡朋蒂埃一路綠燈,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奧克蘭”。

不久之後,卡朋蒂埃再次牽頭修建鐵路,修鐵路需要大量能夠喫苦耐勞的苦力,於是,華工成爲了他的首選。丁龍就是這時走進卡朋蒂埃的視線,成爲他家的僕人的。

華工在當時的歐美人眼中,粗苯,骯髒,一般人都會避而遠之,地道的歐美人卡朋蒂埃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丁龍與卡朋蒂埃的相識來自於真正的意外。卡朋蒂埃的妻兒在八年前被綁匪綁架,意外身故,卡朋蒂埃受此刺激,精神崩潰。對待身邊的人非打即罵,爲此還將一名僕人打殘。八年裏,卡朋蒂埃找了很多僕人,但無人能幹長久。關於卡朋蒂埃的消息只是在美國人的圈子裏流傳,初來乍到的華工對此一無所知,所以丁龍就成了卡朋蒂埃的僕人。
卡朋蒂埃本性其實很善良,他每次發脾氣之後都會內疚不已,並向僕人道歉,但沒過幾天又故態復萌,可以說,因爲妻兒的遇害,卡朋蒂埃病了。但遠離故土的丁龍覺得自己可以忍耐,因爲這份工作的薪水很高。如果二人的故事只是如此,丁龍也就不會轟動全球了。
有一天卡朋蒂埃家遭賊,卡朋蒂埃懷疑是丁龍監守自盜,但警察沒有找到任何與丁龍有關的證據。卡朋蒂埃意識到自己冤枉了丁龍,向他連連道歉,但丁龍決定離開,因爲卡朋蒂埃的懷疑是對他人格的侮辱。

離開卡朋蒂埃家不久之後,丁龍從報紙上看到了卡朋蒂埃家發生火災的事情,於是自主前往幫忙。站在廢墟前一籌莫展的卡朋蒂埃看到了默默幫忙的丁龍,以爲自己眼花了,再三確認就是丁龍後,卡朋蒂埃問丁龍爲何要幫他,丁龍告訴卡朋蒂埃,他是一名中國人,中國有一個人,叫孔夫子,他和美國華盛頓一樣偉大,他教育中國人應當以德報怨,應當包容,應當救人於危難。
對於丁龍的回答,卡朋蒂埃很驚訝,因爲這完全不是一個文盲能說出來的話。丁龍的解釋則更讓卡朋蒂埃驚訝,因爲這只是每一箇中國家庭主婦對孩子的基本教育。
卡朋蒂埃自此知道,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度。從此,卡朋蒂埃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印象變了,他的心理疾病也意外的痊癒了。丁龍在卡朋蒂埃家幹了一輩子,辭職時卡朋蒂埃很捨不得,但丁龍心意已決。卡朋蒂埃問丁龍有何願望,丁龍告訴卡朋蒂埃,他想美國的名牌大學能設立學習中國文化的學科。

卡朋蒂埃很震驚,因爲丁龍的話折射出來的是所有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後續雖然艱難,但卡朋蒂埃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哥倫比亞大學開設了\"丁龍漢學講座\",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哥大東亞系前身。在此期間,丁龍將自己辛苦一輩子的存款全部捐給了哥倫比亞大學,卡朋蒂埃爲了完成自己的承諾更是差點破產!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石雕就是孔夫子,如果沒有丁龍的矢志推廣,孔夫子在美國不會如此熠熠生輝。丁龍雖身小位卑,但其愛國情懷值得所有中華兒女學習和尊敬。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