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笔收笔是点画过程的首尾环节,是定形构意的关键所在,是否得法关系到笔画的成败,其映带顾盼也与字、行、幅的空间布白息息相关。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楷书汉字的笔画上下层受和左右排列的间隔都应跳密匀称,整齐中见变化,穿擂交错处要求撑稳,以防偏格偏空或重心不稳。字有大小,如果都写得一样,必奇五无比。故凡字大笔画多的字,点画要紧凑,笔画要略细,点画之间要相互渗透,以节约空间,防止臃种。字小笔画少的字,点画要粗壮,笔画间隔稍开,以求宽绰丰满、小中见大。疏密停匀,笔画少的字要分布均匀、字形饱满,笔画多的字要紧凑密布,参差错落。总之,要使要使人感到字虽繁而不挤,字虽简而不空,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容擂针。

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很显然,没有笔法可言,点画的起收没有法度,因而形态粗疏简陋;用笔得法,尤其重视起笔、收笔的环节,故点画形态爽利有神。由此可见,深究用笔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起笔收笔是点画过程的首尾环节,是定形构意的关键所在,是否得法关系到笔画的成败,其映带顾盼也与字、行、幅的空间布白息息相关。因此,点画如何取法成形,必须瞻前顾后,切忌孤立用笔;力求毅然入纸,断然而收,以免犹犹豫豫,拖泥带水。

楷书的造型力强,笔法结构要求严格。以本人的切身体会,楷书入手以唐楷为先,唐楷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法度严谨,字形端庄,雅俗共赏。选帖按个人喜好为主,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喜欢的风格就是与自己审美和性格有暗合之处,学起来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试想,倘若连兴趣都不高,那又怎么去抓住一个字的形,又怎会出神采?更谈不上继承与创新了。经过严格的唐楷(大楷)临习,有了扎实的基础后再上溯魏晋、下涉元明,基本就能驾驭自如了。

赵玉亭男,1940出生于山东聊城,自幼多年临习颜、柳、区、赵等诸家之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60年在北京上大学期间,以舒同、启功等名家为范,潜心钻研,书法大有长进,故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首批成员。在字帖中,《楷书、行书大字帖--秘诀百首》一书,先后13次印刷,发行上万册。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是艺术,而写字则不是。学书法,天分要有三分,悟性占到五分。余下的两分就是“刻苦与勤奋”了。学书法,应抱着“陶冶性情,自我修为”的心态。只有如此,方会“有成而不骄,无功而不馁”。还要排除杂念和干扰。“轻身静心”乃“读帖”和“临帖”的关键!心无杂念,思无邪念,笔墨之处自有一种豪放和正气,写出的字定会洒脱自如,端庄挺拔。“心清可除却妄念。神清可拒邪欲”。

读帖一点也不比临帖重要,而实际上,某帖的主要风格、章法、结体、用笔、使转等等特点,往往是在读帖时就领会到的。当然,这种读帖,是认真细致的,是内行的看门道,不厌其精微,不厌其细妙。临某帖,须得其要领,因此读帖的过程至为关键。读帖,不说看帖,道理正在于其用心。古代书家都深谙读帖三昧,视之为创作之津渡。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