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國的國勢是奮六代之餘烈因爲商鞅變法而水到渠成,沒有嬴政也會有其他人統一中國,嬴政本身就是官二代紈絝子弟、王位繼承人而已,他統一六國的基業是輕易從秦國曆代先王手上接過來的,除了中央集權外政績上乏善可陳,文治上一塌糊塗,武功上對匈奴也只是築長城被動防禦而不是主動出擊,秦始皇對內只會用愚民之術禁錮全天下百姓思想,秦始皇善於玩弄權術陰謀,一昧用陰謀家所慣用的“法術勢”來打壓臣下,君臣之間無信任可言,秦始皇對待平民更是暴虐到極致,實行嚴刑峻法苛政重稅,天下之人苦暴秦久已。在整合華夏文明的貢獻上,嬴政僅僅是爲周公政策做個最堅定的執行者,他的崇拜者大聲呼喊:中國最偉大的人除了秦始皇還能有誰。

大家好,我們的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任何人也無法否認秦始皇嬴政是殘暴不仁刻薄寡恩的暴君
秦始皇嬴政其人資質頂多是中下之才,嬴政接手的一切大好局面都是拜秦孝公與商鞅變法所賜,百年前秦孝公與商鞅定下的規矩已經把嬴政定格、約束、限制在已有的框框內,秦始皇一生所有的作爲都沒跳出時代給他的侷限,秦始皇顯然只是被動等着時勢造英雄的產物而非主動創造歷史的聖賢。秦國的國勢是奮六代之餘烈因爲商鞅變法而水到渠成,沒有嬴政也會有其他人統一中國,嬴政本身就是官二代紈絝子弟、王位繼承人而已,他統一六國的基業是輕易從秦國曆代先王手上接過來的,除了中央集權外政績上乏善可陳,文治上一塌糊塗,武功上對匈奴也只是築長城被動防禦而不是主動出擊,秦始皇對內只會用愚民之術禁錮全天下百姓思想,秦始皇善於玩弄權術陰謀,一昧用陰謀家所慣用的“法術勢”來打壓臣下,君臣之間無信任可言,秦始皇對待平民更是暴虐到極致,實行嚴刑峻法苛政重稅,天下之人苦暴秦久已。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怎樣殘暴不仁刻薄寡恩的暴君呢?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遭開國宰相主動拋棄的開國帝王,秦始皇的頭號功臣尉繚子都覺得秦始皇刻薄寡恩,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而狼子野心殘暴不仁,而主動拋棄他遠走高飛。尉繚子對秦始皇滅六國是頭功的秦朝開國元勳,但連他都容不下秦始皇,鄙視其爲人。尉繚子曰:‘秦王爲人,蜂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爲虜矣。不可與久遊。’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爲秦國尉,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
秦始皇嬴政逼其親生父親自殺、把母親打進冷宮,殺死了包括成蛟在內他自己的所有親生兄弟。秦始皇嬴政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秦始皇又是一個忠奸不辨賞罰不分明的糊塗鬼,嬴政一生被奸臣趙高矇蔽欺騙而不自知,嬴政無識人之明極爲昏昧愚蠢,趙高與嬴政是互相利用狼狽爲奸。《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趙高者,諸趙疏遠屬者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於隱宮,其母被行戮,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爲中車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 此段文字提供的事實說明,秦王嬴政選賢與能不論背景,但有才幹即用之。趙高世世卑賤之人,秦王嬴政僅僅是“聞其強力,通於獄法”即舉爲中車府令。趙高犯法,按律令當殺,而秦王嬴政認爲趙高“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姑息養奸導致二世而亡。
秦始皇又是濫殺無辜亂屠百姓的暴君,《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上萬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遺臭萬年殘暴不仁濫殺無辜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贏政
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在芸芸衆生中,歷史人物對歷史的發展進程最具影響。故民生社會和歷史在此也作爲評價歷史人物的一個標準。
民生上,秦朝留給百姓唯一的出路就是造反,秦始皇時期民生爲歷代最苦無可爭議。故從民生角度看,罪惡最大的無疑是秦始皇嬴政。它給人民到底帶來了什麼。是和平嗎?否,是死亡。是幸福嗎?否,是災難。其一,秦對列國發動的戰爭,死人無數。那時還發明瞭以斬敵首級計戰功的辦法,造成將士濫殺成風,大軍所過,婦孺百姓的頭顱也被一齊割下湊數。至秦襄公五十一年,秦殺敵人數就達130餘萬,其中長平戰役一次便活埋趙國降卒45萬,這在當年也屬駭人聽聞。其二,秦統一後,人民並沒有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嬴政好大喜功、窮奢極欲、橫徵暴斂,他爲自己營建連綿百里的豪華宮苑——阿房宮,又歷時數十年修築工程浩大的驪山墓,僅後者就徵用工匠70餘萬。此外,北築長城用40餘萬人;南戍五嶺用50餘萬人,還有其他數不盡的徭役,每年無償強徵不下300萬人,相當於全國約兩千萬總人口的15%以上!這無疑是對社會生產力的嚴重破壞。其三,嬴政蔑視儒家的王道,崇尚法家的霸道,用動輒殺人的嚴刑峻法威懾臣民。秦律的特點是繁酷和輕罪重罰,僅死刑就有斬、戮、車裂、梟首、棄市、腰斬、釜烹、坑殺、夷族等十餘種;肉刑更爲普遍,受刑者不可勝數。還有大量的勞役刑。這些都大大加重了民衆的苦難與不幸。其四,禁錮思想,文化專制,在中國歷史上開啓了最惡劣的先河。焚書坑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郭沫若評論道:“書籍被焚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葉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真實的嬴政,既是儒生們痛斥的無道暴君,也不是教科書宣揚的千古一帝,所謂的行郡縣,書同文等都是被吹大的功業,漢朝以來,古人對嬴政的評價一向不是特別突出,倒是劉邦的評價向來不錯,直到明朝人李贄纔開始稱秦始皇千古一帝。如果說這是出於儒家對秦朝的憎恨,然而李贄這麼離經叛道的人也說“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
用“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可以勉強描述西周的鬆散統一或東周名義上的統一。
關於“書同文”,從《易經》、《尚書》、《詩經》、《秦秋三傳》等文獻和地下出土的竹簡、金石銘文來看,最遲在西周以後,漢字的符號、文法和文章結構,就是統一的。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只是書寫方法的簡化,並不是首次統一文字。何況,程邈作隸書,至今尚無實物證明,現在發現最早的是漢隸而非秦隸。
關於“車同軌”,史書上說是指秦始皇“修馳道”,統一車輛軌道寬度。可是,秦始皇並不是“修馳道”的創始者。西周就有國家一級的道路,稱爲“周道”或者“周行”(讀如杭)。《詩經 . 小雅 .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委遲。”《國語 . 周語 》:“周制有之日:列樹以表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上述詩文表明:周朝有周王室一級的國道,周道像磨刀石一樣平坦光滑,像箭桿一樣筆直;周道的寬度能夠容納四匹公馬拉的大車從容行駛;周道兩旁植樹;每隔十里,有供旅客休息、飲食的廬舍;每隔三十里有供旅客住宿的路室;每隔五十里有市鎮,市上有較大的旅館,旅館裏儲蓄着生活資料。秦始皇“修馳道”,不過是整修和擴大周朝的國道而已。
周朝,不僅陸路暢通,水運也相當發達。《尚書 . 禹貢 》記載:西周的貢道,以黃河爲幹線,聯絡各個河流,九州都可以通航。《史記 . 河渠書 》記載:周朝,自豫州滎陽引黃河水南流爲鴻溝運河,後來,吳王夫差又修運河的南段刊溝,黃河與汝、濟、淮、蔡、曹、衛等國的水上交通都很通暢。楚國貫通江南的三江、五湖,以人工渠相接,外可以通大海,內可以通川溝運河。齊國境內有濟水和淄水相連。可見,西周和東周已能用巨大的人力開掘運河,溝通大小河流,構成中國南北各地縱橫交錯的水路交通網了。
關於“行同倫”,從《詩經》、《左傳》、《國語》和孔、孟、老、莊、墨等先秦諸子之書來看,經過殷商、西周的民族大融合,最遲在東周時期,華夏族和華夏文化已經形成。當時,華夏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狀態,是“敬天”,“法祖”,“保民”;是尊華攘夷;是崇尚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禮,並輔以刑賞之治,也就是《禮記》上講的“以禮、樂、刑、政治天下”。秦始皇的“以法爲教”、“以吏爲師”,以刑罰、暴力鞭笞天下,而又狂熱地迷信神仙和巫術的統治思想,連他的長子扶蘇都不贊成,老百姓更是“苦秦苛法久矣”。曇花一現的秦帝國並未形成風行全國的文化和共同心理狀態。
在先秦人的觀念中,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唯一的文明,周圍都是低等下賤的蠻族。而這種優越的文明是和文字、道德 、價值觀等抽象事物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拒絕這一套形而上學,就等於自絕於文明,自棄於低等的蠻族。這種優越感有時候會成爲自大感,阻礙我們向別人學習,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的時候,穿下蠻夷的衣服就被大臣非議不止,這種文化慣性的強大可想而知。
總之,山東六國不可能發展出獨立的文化體系,反倒是秦國的習俗和蠻夷相近。
因爲周朝已經制定了比較統一的文字,計量標準和道路尺寸。大名鼎鼎的周公最先開始標準化進程,他試圖用最強大的武力作爲後盾,從文化、觀念和思想上同化分散在神州大地上的方國、部落,實踐印證了這個宏偉的計劃。他對各級官員的服裝,禮儀,待遇都有細緻規定,甚至出門先跨哪隻腳都明明白白地規劃好。
所謂禮不下庶人,平民不必苛刻地遵守周禮。基於皇權無限的邏輯,秦始皇政府是典型的全智全能政府,嬴政和他的團隊不僅僅要實現鎮壓之權,還自認爲是正義和公理的代表,有權威老百姓規定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民間書寫的文字必須用小篆或隸書,日常生活的器物要符合身份地位,不得僭越,百姓要頭包黑巾,這也是黔首的來歷。
在整合華夏文明的貢獻上,嬴政僅僅是爲周公政策做個最堅定的執行者,他的崇拜者大聲呼喊:中國最偉大的人除了秦始皇還能有誰。秦朝的偉大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