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當中,記者是一個很幸運的工作,因爲他們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小民百姓一輩子都可能見不到的明星和官員。記者這一行業,只要不是自己堅持曝光一些黑暗惹來殺身之禍之外,是一個很安全的職業,但是戰地記者就不一樣了,他們爲了留下戰爭的第一手影像,保證資料的真實性,也爲了記錄歷史,都需要親臨現場拍攝作戰時的場面。雖然國家上規定戰爭記者是中立方,雙方都不可以傷害,但是有流彈地雷之類,戰爭記者這一行業是充滿了危險性。

蘇聯在1991年解體,算是20世紀裏除了兩次大戰之外最大的一件事。當時從蘇聯裏分裂出來的國家有好幾個,俄羅斯算是最強的一個。由於當時分裂事件影響太過廣泛,俄羅斯正好和國內的車臣共和國關係比較緊張,車臣對俄羅斯不滿已經很久了,正好趁這個機會提出獨立的要求,雙方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於是戰爭的爆發就很順理成章了。


1994年車臣首先打響了第一槍,當時他們主動出擊,因爲俄羅斯沒來得及反應,獲得了不少戰果。但是由於俄羅斯本身繼承了大部分蘇聯的遺產,在軍事實力上還是非常強大的,車臣僅僅在戰爭開始時得利,之後就寸步難行。這一場戰爭打了足足兩年,對雙方都產生了極大的惡劣影響,最後不得不和談,簽了停戰協定。

我國的戰地記者盧宇光就是當年車臣戰爭的親歷者。他熟悉俄語,莫斯科的《華人報》就是他一手建立的。當時戰爭爆發,他被俄羅斯邀請去做戰地記者。由於當時戰況激烈,盧宇光作爲國外友人還是被邀請的,他的安全問題被俄方非常看重,派了士兵去保護他。但是意外總會發生,有一次盧宇光的車隊正好碰上了地雷區,爲了保護盧宇光,一個俄軍士兵很英勇地把他擋在了身後,自己不幸被地雷炸到,犧牲在了戰場上。


士兵在臨死前擺脫盧宇光照顧他的妻兒。俄羅斯士兵爲了救中國記者而犧牲,感於救命之恩,記者答應照看其妻兒的請求。他在戰後找到了這位士兵的妻子和女兒,他們現今怎樣呢?記者把她們接回家照顧,日久生情,盧宇光後來還和這位遺孀產生了感情,組成了一個家庭,還生下了一個寶寶。可惜的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後兩個人還是分開了,由盧宇光照顧兩個孩子。盧宇光也非常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哪怕那個女兒不是他親生的孩子他也很認真負責地帶大了她,並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大學。他也希望這兩個孩子能成爲記者,繼承自己的事業。


不得不說,盧宇光是一個很有擔當,很溫暖的一個男人。儘管最後還是以分開爲結局,但是他還是盡到了對這位遺孀的照顧責任,完成了對那位士兵的承諾。而且他能夠把生死置之度外,頂着戰火去當一名戰地記者,去拍攝戰場的真實影像,這樣的精神值得人們敬佩。而那位俄羅斯士兵挺身而出犧牲自己保護國際友人的無私精神,也應該被髮揚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