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正值长白山春季森林防火最关键的时刻,而风灾区是关键区域的重中之重。位于长白山保护区东南部的横山保护站,就在这关键的位置上,为确保春季森林防火万无一失,这里的百余名巡护员们在不同的管护点,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巡护。

5月30日,记者来到他们中间,用镜头记录下他们一天的工作。

早上5点30分,在横山保护站宿舍楼内,起床的铃声响起,唤醒了睡梦中的巡护员们,他们纷纷穿衣,迅速跑下楼列队。“向右转!跑步走!”随着一声短暂而急促的口令声发出,早操开始了,“雪还在飘,风还在吼,金红色的朝霞还没露头。”前进中铿锵有力的《保护者之歌》划破了宁静的早晨,回荡在山坳中。

“请大家按照原计划分组、登车,上山巡护注意安全,听从指挥。”8点30分,长白山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洁正在向全副武装的扑火队员们做战前动员。

随着“出发”口令发出,大家迅速登车,站长徐晓东带领着4辆运兵车与横山边境检查站的警员们鱼贯而出前往风灾区。

烈日骄阳下,他们化整为零地走进风灾区,只见一望无际泛黄的草甸子上热浪扑面,一脚踩下去无法判断深浅,导致扭伤脚踝的事时有发生,但这阻挡不住巡护员们前行的步伐,大家呈扇形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趟着挺进,边走边看,有时扒开草丛,查看是否有异常。不一会儿,细密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渗出,顺着发髻滑下脸颊。

10点一刻,“589呼叫10!请把目前情况汇报一下。”只见10号瞭望塔的值班瞭望员王金辉站在20多米高的塔上,一边观察一边汇报道:“今天风力三级左右,气温28度,目前暂未发现异常情况。”“收到,今天气温高注意观察。”在横山保护站管辖的一万多公顷的风灾区,仅靠地面巡护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为此,10号瞭望塔就成了观察火情的“火眼金睛”。

11点10分,记者来到了杨百万巡护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易房旁边的一张太阳能发电板,走进屋内,一股潮湿的气味扑鼻而来。在这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居住着6名巡护员,厨房内的菜板上摆放着准备下锅的茄子、黄瓜和肉。正在做饭的年轻巡护员向我们介绍道:“这里早晚非常冷,取暖靠烧水,用电靠太阳能发电板,喝水只能从河里取,手机没有信号,平时吃饭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凉菜和汤。”“手机没信号,你们怎么与外界联系?”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年轻人认真地说:“要想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就一定要耐住寂寞,用真情实感呵护这里的神山圣水。”

13点45分,在高山湿地巡护点,公安警车与巡护运兵车等勤务车辆依次停靠在一侧。谈及联合春防,公安横山边境检查站民警黄义信心满满地说:“与巡护员们共同在高山湿地边境线上巡逻,这是我们的职责,请组织放心,我们将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同巡护员一道捍卫长白山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成果。”

下午15点50分,在海拔2500米的苔原带管护点,同样不通电、没有网络,五名巡护员在这里坚守。副站长刘桂福告诉我们,由于这里海拔高,沸点低,导致馒头、豆角等食材都做不熟。

太阳落山时,巡护员们回来了,于是我们把镜头对准了他们。56岁的孙雅林已经快一个月没下山了,他感触颇深地说:“为了保护长白山的生态安全,我在横山站工作了38年。”在他身旁站着的瘦高个徐浚豪今年只有19岁,他踌躇满志的说:“虽然这里很艰苦,但我要向老同志学习,恪尽职守,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

56岁的孙师傅与19岁的徐浚豪之间相差37岁,他们同框巡护,让我们从中看到长白山森林保护工作后继有人。

17点25分,“589向008报告!今天横山区域内积雪基本全部融化,湿度相对较大,树叶刚吐绿,植被正在恢复,没有发现其他问题,汇报完毕。”站长徐晓东正在向风灾区西侧实地踏查春防情况的王洁副主任汇报“收到,由于持续高温,请继续关注,并转达巡护组人员注意安全。”对讲机里传出了清晰的声音。

站长徐晓东接受采访时说:“进入春防期后,我们共设立了4个野外巡护卡点,准备10台专业扑火车辆,队员分8组进行每天坚持24小时野外巡护,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出动巡护小组300余组次,出动车辆300余次,对辖区进行全方位,多密度的巡护。我们有决心打赢春季森林防火这场硬仗,为全区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献礼!”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金祥 邓祥林 李少元

编辑:马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