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的成名方式和其他相声演员截然不同,虽然张云雷的相声基本功非常扎实,柳活也是一绝,但是颜值在他的成名过程中,实在过于耀眼,以至于“漂亮的不像实力派”。

很多熟悉相声,但是不熟悉张云雷的观众,依旧觉得张云雷是靠着颜值成名,靠着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在相声行业和娱乐圈占有一席之地,从成名之日起,张云雷一直面临着这种非议。

不仅相声观众们对张云雷的成名方式表示不理解,即使主流媒体,也在2019年底以“荧光棒相声”来讽刺张云雷,认为张云雷对相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坏的影响,本来相声是靠着语言魅力来打动观众。

结果到了张云雷这里,专场办成了演唱会,粉丝们挥舞荧光棒,这哪里还有相声该有的样子?

实际上这些媒体可能真的没有看到张云雷的相声演出,只是凭借想象力来主观臆测演出现场。即使是美其名曰的“荧光棒相声”,也不是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只是在临近结束张云雷唱小曲小调的时候,才会出现台上台下互动,并且挥舞荧光棒的场景。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在相声专场演出的时候,观众们最早打出荧光棒的实际上不是张云雷,而是青曲社的掌门人苗阜。

在这里插一句话,为什么最早的北京相声大会1995年就已经成立,直到2004年下半年,德云社才开始崛起呢?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十年里,郭德纲根本不重视,甚至可以说是不会营销。

这才导致了虽然老郭满腹能耐,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反观一下现在对于营销炉火纯青的郭德纲,肯定也是对这十年的籍籍无名,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和总结。

当年的苗阜开窍相对较早,他从一开始就懂得营销自己,借助于北京电视台,让自己的知名度一下子如日中天。

而且当时的苗阜也不像现在,被相声之外的事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时候的他专注到相声创作上,并且和搭档王声一起打造品牌和影响力,一时之间拥有了很多的粉丝拥趸。

这也是苗阜在演出的时候,观众们带着荧光棒入场的原因,可惜的是后来的苗阜成为主流相声行业中的一员,放弃了个人品牌的营销,主要精力也不在相声创作上。

这种本末倒置,最终结果是,一方面成为主流相声行业里的耀眼明星,另一方面成为相声行业中可有可无的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