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清乾隆官窑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这个瓷器名称而言,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锦上添花”这四个字。事实上,锦上添花是一项很不起眼却又高度复杂的宫廷陶瓷工艺,就是我所说的“扒花”,也叫“轧道”,产生在古代陶瓷手工艺最辉煌的时代:乾隆朝。

清乾隆款粉彩八仙图云口瓶 (故宫博物院)

清代的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的“清三代”瓷器一直是收藏和投资的重点。伴随着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捧,本来就存世不多的清三代官窑器,变得越来越稀缺,这无疑让一些藏家把眼光放到晚清瓷器上来,晚清瓷器的投资价值日渐凸显,不可忽视!

清乾隆粉彩比翼双飞茶壶 (故宫博物院)

清代乾隆年间,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官窑瓷器,以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其中,有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备受推崇,这种工艺叫粉彩扒花。扒花,学名为“粉彩轧道瓷”,在古籍中记载为“锦上添花”,是乾隆彩瓷中的精品,以工艺的繁复著称。瓷器表面的空白处叫“地”。刻满花纹的“地”,就叫“锦地”,它是在瓷胎坯体上施以红、黄、绿等各种色釉作为底色。事实上,这种装饰的手法有一层不同寻常的寓意。在锦地之上再描绘花卉,就叫“锦上添花”。然后再在“锦地”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刻印出极为细小的纹样,其中以凤尾纹最为常见,也最为典型。其它还有卍字纹、卷草纹等等。在这个极简盛行的时代,让我们了解下这门有些“繁缛”的陶瓷工艺,感受下手工艺的精妙与珍贵。扒花瓷器,颜色绚丽、装饰繁缛,追根溯源的话,它诞生于乾隆时期,当时为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珍贵工艺品,具有名副其实的“贵族”血统。

《中国纹样》中的扒花图案

欧文琼斯在《中国纹样》一书中将扒花的注释描述为“连续的涡状线条构成的浮雕背景”、“背景的巧妙处理柔化了装饰图案的浓烈色彩,令人印象深刻”、“背景上浅浅的花纹绵延不断、遍布瓶身,它们是在彩绘之前凹刻于花瓶之上的。”无疑,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装饰引起了他的高度兴趣,以至于在整本书中,同样手法的纹样出现了四次。

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其实我们从各种新闻、网页、视频之中,都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只有你近距离仔细观察,才能够看清楚。这项工艺在瓷器上的效果比在图样上还要低调,如果你在现场欣赏一件运用了扒花工艺的瓷器时,如果不是近身细察,很可能会完全发现不了。但这种很难引起注意的。但是其工艺制作起来不但单调乏味而且极为精细复杂:在高温烧制的白瓷上,用色彩填满需要扒花的部分(一般是主体纹样之外的空白处),再用针状工具细细的刻画纹饰,然后再进行低温的烧制。扒花的扒,就是在釉彩上做精细的刻画。这一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扒花匠师,凝神静气,手中稳稳拿捏住扒花针,头靠得很近,眼睛紧紧盯住器物的细部,一针一针,如临大敌。

扒花制作工艺

这种装饰方法要把花卉间隙处全部填满,纹饰细腻繁密。对匠人而言,是一种重复、枯燥、细致的苦活:既费眼费神,又必须精神专注,心手相应,一丝不乱。一个细小的失误,就有可能破坏整件器物。比如哪一针稍重,有可能在烧制后,造成局部的小片釉彩剥落。对于扒花工艺而言,这意味着全部的失败。因为即使是这一细小的问题,都会使整件瓷器变成次品,要被淘汰。那么如此费力费时又不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装饰,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清乾隆 粉红锦地番莲碗

如果这个“锦地”也画满花卉,那就成了另一种装饰:万花不露地。不过这样一来,就完全无法区分层次了。扒花不同,明确的与主体花纹划清了距离。所以欧文琼斯敏锐的发现“对背景的巧妙处理”在视觉效果上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扒花让瓷器表面产生了层次,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寓意上。

清乾隆 粉彩百花葫芦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但扒花存在的价值还不止于此。乾隆一朝,工艺走向繁复的顶点,皇帝试图在每一个细小的空间展现工艺的极致。这似乎是瓷器表面最后一片天地,最后一个炫技的舞台,而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却以难以让人觉察的方式展开,显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这种技艺在瓷器上实现起来非常有难度,因此完全不是民间可以承受得了的。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长颈葫芦瓶, 图源香港苏富比

一件清乾隆官窑制的长颈葫芦瓶为创下价值2亿5,266万港元的超高天价?这是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的一件高价拍品,被香港女收藏家张永珍收入囊中,在当时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这一高价直到四年后才被成化斗彩鸡缸杯打破,但如果考虑到通货膨涨,实际上也并没有超过这个记录。

古代官窑瓷器的名称都很长,所以一般都有个简称,比如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就简称鸡缸杯,而这件瓶子就简称为乾隆洋彩葫芦瓶或干脆叫葫芦瓶。但如果我们了解一下古代瓷器的名称是怎么回事,就会知道,所谓的名称,其实是对一件瓷器的描述。对于“清乾隆官窑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这个瓷器名称而言,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锦上添花”这四个字。这个锦上添花是什么?是画面吗?那和万寿连延图是什么关系?

成化斗彩鸡缸杯 图源故宫博物院

事实上,锦上添花是一项很不起眼却又高度复杂的宫廷陶瓷工艺,就是我所说的“扒花”,也叫“轧道”,产生在古代陶瓷手工艺最辉煌的时代:乾隆朝。

清乾隆 内务府 扒花扎道花开富贵赏瓶”

乾隆年制, 口径:6.1cm/底径:6.8cm/通高:21.9cm。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腹部以下收起,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通体胭脂红为地,外壁满绘各色花卉,花团簇锦。其时胭脂红釉是金红釉的一种,整件作品立体感强,色彩浓艳明朗造型婀娜多姿,层次十分丰富细腻。手工拉坯,柴窑烧制,融合画,彩,填,洗,扒,吹,点多种技艺,历经上百道复杂工序,反复十次入窑覆烧而成,任何细节的不慎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不成功的成品需全部打碎,成品率不足5%,可谓一瓷成型万瓷碎!秉承一份文化的光鲜,铸炼一段历史的光环,当千百件珍藏凝聚于一片光辉空间时,荟萃尊显,焕华。

乾隆款黄地粉彩开光花卉诗句撇口瓶

传统需要继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物,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下留有中国陶瓷独有的特色,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当潮流开始追求“极简主义”时,沉溺于精雕细琢的事物似乎已经很难产生灵魂的共鸣,但所有繁缛都要被抛弃吗?答案显然是不,那些集聚人类智慧的艺术语言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并得以传承与革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