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清乾隆官窯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這個瓷器名稱而言,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其中的“錦上添花”這四個字。事實上,錦上添花是一項很不起眼卻又高度複雜的宮廷陶瓷工藝,就是我所說的“扒花”,也叫“軋道”,產生在古代陶瓷手工藝最輝煌的時代:乾隆朝。

清乾隆款粉彩八仙圖雲口瓶 (故宮博物院)

清代的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峯,以康熙、雍正、乾隆爲代表的“清三代”瓷器一直是收藏和投資的重點。伴隨着市場一浪高過一浪的追捧,本來就存世不多的清三代官窯器,變得越來越稀缺,這無疑讓一些藏家把眼光放到晚清瓷器上來,晚清瓷器的投資價值日漸凸顯,不可忽視!

清乾隆粉彩比翼雙飛茶壺 (故宮博物院)

清代乾隆年間,中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官窯瓷器,以豐富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著稱於世。其中,有一種奢華繁縟的裝飾工藝備受推崇,這種工藝叫粉彩扒花。扒花,學名爲“粉彩軋道瓷”,在古籍中記載爲“錦上添花”,是乾隆彩瓷中的精品,以工藝的繁複著稱。瓷器表面的空白處叫“地”。刻滿花紋的“地”,就叫“錦地”,它是在瓷胎坯體上施以紅、黃、綠等各種色釉作爲底色。事實上,這種裝飾的手法有一層不同尋常的寓意。在錦地之上再描繪花卉,就叫“錦上添花”。然後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如鏽花針的工具刻印出極爲細小的紋樣,其中以鳳尾紋最爲常見,也最爲典型。其它還有卍字紋、卷草紋等等。在這個極簡盛行的時代,讓我們瞭解下這門有些“繁縟”的陶瓷工藝,感受下手工藝的精妙與珍貴。扒花瓷器,顏色絢麗、裝飾繁縟,追根溯源的話,它誕生於乾隆時期,當時爲專供皇室貴族賞玩的珍貴工藝品,具有名副其實的“貴族”血統。

《中國紋樣》中的扒花圖案

歐文瓊斯在《中國紋樣》一書中將扒花的註釋描述爲“連續的渦狀線條構成的浮雕背景”、“背景的巧妙處理柔化了裝飾圖案的濃烈色彩,令人印象深刻”、“背景上淺淺的花紋綿延不斷、遍佈瓶身,它們是在彩繪之前凹刻於花瓶之上的。”無疑,這種看似不起眼的裝飾引起了他的高度興趣,以至於在整本書中,同樣手法的紋樣出現了四次。

說它不起眼,是因爲其實我們從各種新聞、網頁、視頻之中,都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因爲只有你近距離仔細觀察,才能夠看清楚。這項工藝在瓷器上的效果比在圖樣上還要低調,如果你在現場欣賞一件運用了扒花工藝的瓷器時,如果不是近身細察,很可能會完全發現不了。但這種很難引起注意的。但是其工藝製作起來不但單調乏味而且極爲精細複雜:在高溫燒製的白瓷上,用色彩填滿需要扒花的部分(一般是主體紋樣之外的空白處),再用針狀工具細細的刻畫紋飾,然後再進行低溫的燒製。扒花的扒,就是在釉彩上做精細的刻畫。這一個字,彷彿讓我們看到扒花匠師,凝神靜氣,手中穩穩拿捏住扒花針,頭靠得很近,眼睛緊緊盯住器物的細部,一針一針,如臨大敵。

扒花製作工藝

這種裝飾方法要把花卉間隙處全部填滿,紋飾細膩繁密。對匠人而言,是一種重複、枯燥、細緻的苦活:既費眼費神,又必須精神專注,心手相應,一絲不亂。一個細小的失誤,就有可能破壞整件器物。比如哪一針稍重,有可能在燒製後,造成局部的小片釉彩剝落。對於扒花工藝而言,這意味着全部的失敗。因爲即使是這一細小的問題,都會使整件瓷器變成次品,要被淘汰。那麼如此費力費時又不能引起人們注意的裝飾,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清乾隆 粉紅錦地番蓮碗

如果這個“錦地”也畫滿花卉,那就成了另一種裝飾:萬花不露地。不過這樣一來,就完全無法區分層次了。扒花不同,明確的與主體花紋劃清了距離。所以歐文瓊斯敏銳的發現“對背景的巧妙處理”在視覺效果上的重要意義。事實上,扒花讓瓷器表面產生了層次,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在寓意上。

清乾隆 粉彩百花葫蘆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但扒花存在的價值還不止於此。乾隆一朝,工藝走向繁複的頂點,皇帝試圖在每一個細小的空間展現工藝的極致。這似乎是瓷器表面最後一片天地,最後一個炫技的舞臺,而舞臺上的精彩表演卻以難以讓人覺察的方式展開,顯露出一種“低調的奢華”。這種技藝在瓷器上實現起來非常有難度,因此完全不是民間可以承受得了的。

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 圖源香港蘇富比

一件清乾隆官窯制的長頸葫蘆瓶爲創下價值2億5,266萬港元的超高天價?這是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上的一件高價拍品,被香港女收藏家張永珍收入囊中,在當時刷新了中國工藝品及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這一高價直到四年後才被成化鬥彩雞缸杯打破,但如果考慮到通貨膨漲,實際上也並沒有超過這個記錄。

古代官窯瓷器的名稱都很長,所以一般都有個簡稱,比如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就簡稱雞缸杯,而這件瓶子就簡稱爲乾隆洋彩葫蘆瓶或乾脆叫葫蘆瓶。但如果我們瞭解一下古代瓷器的名稱是怎麼回事,就會知道,所謂的名稱,其實是對一件瓷器的描述。對於“清乾隆官窯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這個瓷器名稱而言,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其中的“錦上添花”這四個字。這個錦上添花是什麼?是畫面嗎?那和萬壽連延圖是什麼關係?

成化鬥彩雞缸杯 圖源故宮博物院

事實上,錦上添花是一項很不起眼卻又高度複雜的宮廷陶瓷工藝,就是我所說的“扒花”,也叫“軋道”,產生在古代陶瓷手工藝最輝煌的時代:乾隆朝。

清乾隆 內務府 扒花扎道花開富貴賞瓶”

乾隆年制, 口徑:6.1cm/底徑:6.8cm/通高:21.9cm。直口,長頸,溜肩,鼓腹,腹部以下收起,圈足。內壁無紋飾。外壁通體胭脂紅爲地,外壁滿繪各色花卉,花團簇錦。其時胭脂紅釉是金紅釉的一種,整件作品立體感強,色彩濃豔明朗造型婀娜多姿,層次十分豐富細膩。手工拉坯,柴窯燒製,融合畫,彩,填,洗,扒,吹,點多種技藝,歷經上百道複雜工序,反覆十次入窯覆燒而成,任何細節的不慎都會導致前功盡棄,不成功的成品需全部打碎,成品率不足5%,可謂一瓷成型萬瓷碎!秉承一份文化的光鮮,鑄煉一段歷史的光環,當千百件珍藏凝聚於一片光輝空間時,薈萃尊顯,煥華。

乾隆款黃地粉彩開光花卉詩句撇口瓶

傳統需要繼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物,如何在世界大環境下留有中國陶瓷獨有的特色,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當潮流開始追求“極簡主義”時,沉溺於精雕細琢的事物似乎已經很難產生靈魂的共鳴,但所有繁縟都要被拋棄嗎?答案顯然是不,那些集聚人類智慧的藝術語言應該讓更多人看到,並得以傳承與革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