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孕媽都知道在臨產前適當運動,爬樓梯等有助於順產的順利進行,不過如果運動量過大,或者乘坐車船等,可能會導致孕婦提前急產分娩。我懷孕期間去醫院產檢時,遇到的一個寶媽,已經是第三胎了,據她說,第一個娃就是20歲生的,超快,而且不感覺到疼,所以讓她誤以爲生娃都是輕鬆愉快的事情,等到第二胎時就覺得了慢了很多,也疼了很多,現在是第三胎,她說自己也不知道會怎樣。

原標題:嚇一跳,孕婦走着走着孩子掉出來了:這種急產分娩暗藏3種風險

近日,黃岩地區的一個年輕孕媽,走着走着,“咚”就掉下來一個孩子,看當時這位年輕寶媽的情況,左右看看,也不驚慌,完全是一副手足無措的感覺,完全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樣子,據說,這名年輕的寶媽只有18歲。

還好旁邊汽修廠的一位好心大姐很有經驗,馬上跑過來幫忙抱起了孩子,發現孩子不哭時,又拍打孩子,讓孩子哭出來用肺部呼吸,接着回家找出一個小毯子把孩子起來。

好心大姐說還想幫忙把臍帶解掉的,但是終究沒敢,旁邊的一位好心男士幫忙叫了急救車,好心大姐又安置好這位年輕孕媽坐好,等着救護車,這位孕媽真的該慶幸遇到了好心人。

很多經歷過生產的寶媽,特別是經歷過順產的寶媽們,對這段經歷卻是實名羨慕:這孩子生的也太容易了。因爲大多數寶媽們最少也得疼上個一天一夜的,千辛萬苦地才生下來,沒想到這姑娘在街上走着走着,咣噹,孩子就生出來了。

要是在小說裏一般都會這樣描述:各位看官,這個孩子端是生得清奇,他媽媽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咣地一下,他就出來了,所以這個孩子的小名爲路生或者陸生。

其實這種生產在分娩史上叫急產分娩!

在產婦生產時,總共有三個產程,在第二產程時,子宮口會完全打開,羊水流出,胎頭下降,這時候產婦會有排便感,這時候,寶寶就快要分娩出來了。一般這個產程就需要1-2小時。

整個產程應該是不少於3小時,如果低於這個時間,就屬於急產分娩。

急產分娩在醫學上指,產道無阻力時,宮口迅速開全,分娩在短時間完成,總產程不超過3小時,佔正常分娩的3%。

什麼樣的孕媽容易有急產分娩呢?

早產兒

可能在孕29周到36周之間,多半發生在18歲以下或者40歲以上孕婦。

我懷孕期間去醫院產檢時,遇到的一個寶媽,已經是第三胎了,據她說,第一個娃就是20歲生的,超快,而且不感覺到疼,所以讓她誤以爲生娃都是輕鬆愉快的事情,等到第二胎時就覺得了慢了很多,也疼了很多,現在是第三胎,她說自己也不知道會怎樣。

確實,年輕時,身體素質各項技能都不錯,生孩子也相對容易。

臨產前運動量可能過大

很多孕媽都知道在臨產前適當運動,爬樓梯等有助於順產的順利進行,不過如果運動量過大,或者乘坐車船等,可能會導致孕婦提前急產分娩。

一些疾病類

孕婦本身有自帶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壓,貧血等可能會造成此類症狀;

另外胎兒胎位不正,胎盤異常也可能會導致此類現象的發生。

急產分娩雖然看起來很美,實際上是暗藏風險的,可能導致:

1.胎兒缺氧

因爲生產過快,血流量瞬間減少,胎兒容易出現缺氧現象。

2.可能摔傷

就像這位寶媽,孩子直接掉下來,而且掉在水泥板上,想想都疼得慌,很可能頭部着地,很危險。

3.衛生條件不夠可能易感染

因爲很急,可能是路上或者家裏,如果本身孕媽一個人或者有老人在,但是也不會處理,可能會引發臍帶感染,或者碰傷到寶寶的情況,而且新生兒寶寶出生後,如果太快沒有形成自主肺部呼吸,沒有專業醫師,也是相對危險的。

在這裏建議各位孕媽,尤其是年輕的孕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按時產檢

定期產檢非常重要,有的住在山區的媽咪,因爲去醫院比較費勁,往往就不孕檢了,這種其實具有風險,雖然大部分是沒問題的,但一旦出現問題也是孕媽無法承受的,尤其是孕晚期,產檢會更加頻繁,這時候不要怕麻煩,要定期產檢,讓醫生做出專業評估。

快要臨產前不要舟船勞頓

之前經常看到報道說,有的寶媽在臨產前坐火車,結果坐着坐着就要生產了,乘務員就到處找醫生,或者在臨近站臺送孕婦去醫院等報道,在臨產前,最好就安靜在家,不要在坐船坐飛機坐火車等,免得因爲勞累發生急產現象。

自己對緊急分娩情況要有所認知

懷了寶寶之後,自己要多看些孕產類的書籍,做到心中有數,有所準備才能在出現各類意外情況時不慌亂.

★☆

最後一點,還是要提醒各位年輕的女孩子們,不要過早就嫁人生娃,你的人生非常美好燦爛,十八九歲本該是青春洋溢地享受朝陽,享受生活的大好時光,你的人生剛剛開始璀璨又絢爛,爲什麼要早早嫁作他人婦,然後早早變成被娃佔據所有生活的媽媽呢?

那麼曼妙的時光,本該去讀書,欣賞美好!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