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因此,正如我们在现实中时常耳闻目睹的那样,当有专家依据专业给出某种意见,而此意见恰好让部分老百姓觉得触犯到自身利益时,会群情激愤,怒不可遏。但是,话说回来,专家难道只能客观中立地,给出专业意见,而不能有个人的价值判断、情感上的好恶表达吗。

也许,我们真是特色独具社会,大概也就在我们这里,“专家”才是不折不扣的贬义词吧。


3年9个身份的“神药专家”刘洪斌

直白地说,在现如今一般中国老百姓的观感中,“专家”压根不是与“专业”、“严谨”、“高级”等词关联在一块的,而是读书人兴风作浪、伤风败俗的标签,甚至简直就是“人渣”+“骗子”的碳水化合物。“专家”,从未像现如今这般声名狼藉。专家们,最大的问题,已是信任危机。

也不晓得从啥时候开始,我们与“专家”们,成了敌对关系。对于这些人,我们不只是再难相信他们言说的靠谱性,觉得他们胡诌乱道,就连其为人德性,也疑虑重重。专家说,“空腹不要吃东西,对身体不好”;专家说,“新冠期间不节食不减重,每天两颗蒜就万事大吉”——你说,我们是该怀疑他的智力呢,还是该质疑他们的公信力?


著名史学教授姚大力,近年因对汉匈战争谈新看法,引发争议

有人感慨,如今很专业的一些事务,与其听“权威人士”五迷三道再作出选择,还真不如自己扔拖鞋或抛硬币,正确率更高。何以至此,过去兰小欢大佬谈了好多真知灼见,我拾点余唾,再发挥妄论几句。

道理很浅显,人类再非理性,也不至于说,有一庞大群体会无缘无故地仇视另一同类。

现在的“专家”,何以沦为“过街老鼠”,自然首先是因为,他们的队伍中,有太多“贪人败类”,妄顾操守,不要廉耻,不屑毁誉,甘当利益集团代言人,乐滋滋阿附权势为家奴,或逞邪媚,或充打手,或弄骚姿,所发言论纯为挣取私欲。


马薇薇怒撕那些“情感专家”

“专家”爱钱财,贪势利,本无可厚非。平心而论,现今大家生活境况是不错了,可终究尚非大同社会,所谓“专家”,也不过比一般大众高学历、有知识而已。论经济,他们绝大多数还挣扎在“小康”线上,“成分”也属劳苦大众。整日也得为糊口奔波,为饭碗憔悴,为车房贷忧心,为老婆孩子过的舒适点,那也是苦心煞费,弄得满面尘灰,两鬓斑斑,我见犹怜。

可以断言,完全活在象牙塔中,不食人间烟火,只会真理服务,可以不鸟钞票、不鸟权势、不鸟大众的“理想型专家”,至今还未出生。所以,衣冠楚楚的专家们,“教授”也好,“权威”也罢,一旦有好买家,出得起价格,可以被“经世致用”到,不要说“知识”能毫不犹豫换钱了,倘价钱到位,连“良知”都卖掉又有何可沉吟的呢!知识、声誉与良心,在银两与黄马褂前,委实屁都不是。也就这样,有如江之鲫的专家,恬不知耻,如蝇逐臭,专为富人、权势与利益说话,华而不实、歪曲情理、妄顾事实、颠倒是非,不知所云,令人厌恶。


学者王益民,通过“考古”发现孙悟空及其兄弟合葬墓,从而证实孙大圣为福建顺昌人


大众反感他们,不在他们贪钱慕势,而在于为了名利势,可以出卖专业、道德、是非与良知,满口雌黄。比如,某著名经济学家说,“买房就是爱国”;比如,那位农业教授宣称,“起征点太高就是在剥夺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比如,某“智囊”信誓旦旦,“不能涨底层劳动者工资,因低工资就是咱们的优势”;比如,京城名校学者不惜“为民请命”,称城市交通拥堵是因房价太低;山西医科某大学校长还公开倡议,“医患之间应恢复收红包的传统”,因为这是他们“感情交流的极好方式”,“应被社会认可”云云....这样吹牛,大众会受不了,觉得这些人,为了一点嗟来之食真是太拼命了。


近年流行的各种奇谈怪论

哎呀,读书多是真的好啊。倘非笨猪,念书一二十年,如何自私、敷衍、献媚、取利,然而又能假借大义,窃取美誉,大凡“专家”也真是专家!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度悲观、过分极端。人类社会,组成如此复杂,哪至于说某类群体会全部垮掉?曲学阿世虚谈肱人、全无心肝形同倡优的“专家”,终归也只是一小撮。

老百姓的认知中,“专家”是一个集体,其实不该如此想问题。专家群体也是有分野的:一类群体是葆存着良知的,言行代表着广大百姓的利益;另一类群体,则为社会上某些利益团体所豢养的“正人君子流”——所以那些奇谈怪论或能够被证伪的观点,在很优雅很公道的面具下,不止是本身逻辑或事实有问题,也必然是掩盖着各种不正目的的。

俞敏洪:继“中国女性堕落论”后,近日有因“留学选择论”再掀波澜

但是,我们也还得需明辨这么一个道理:一些“专家”们,并不曾出卖良知扯假,可照样容易招致大众的反感,甚至受围攻。何以故,因为有些专业问题,他们只愿说出专业意见上的“正误”与否,而不作道德上的“是非”判断,大家感情上往往不能很快很理性地接受。

这个道理在于说:专家与我等大众的核心区别,还不在于是否比我们更有良知,而是更具备专业知识。我向来认为,真正的专家,其中心原则,是仰赖自身专业素养,将自身所掌握的实情乃至真理,勇敢地如实地讲出来,避免文过饰非,不为一己私利,不看人脸色,不故意说谎。这是“专家”公信力的全部来源——即便某些专业“真话”意见,可能与部分百姓暂时的利益有冲突,引得他们大吐口水。

马克斯·韦伯:知识分子的价值得中立

所谓“忠言逆耳”,大家若围攻这一类专家,大体是由于观念上有误区所致:老百姓总爱认定,专家就是该高尚无私的,是社会的良心所在,是为人民大众代行话语权的,所谓“没良心的专家不如一条狗”;再进一步推论,是认定专家一旦为权势帮腔,就是掉了节操,非得时刻站老百姓立场才对。举个近例,经济学家张先生,前些年曾公开称,富人也应该得到公平对待云云,结果民间哗然一片,拍砖横飞。

而张先生自己,则始终很委屈,认为自己就是“农民出来的”,岂会和乡亲们作对,他只是以一“经济学家”身份讲“专业意见”,认为既要为老百姓说话,也得为守法富人辩护,立场是公允无偏的。老实说,张有好些观点我也质疑,但很赞赏他的这个姿态。真正胜任、优秀的“专家”,就是得从专业知识与公正立场出发,不迎权媚贵,也不哗众取宠,只为他深信不疑的专业逻辑与真实状况说话,价值就该是尽量中立的。为富人代言固然可耻,可是专为穷人代言的专家,其言论就必是可靠的吗?

就“知识中立”的理念而言,他们同样都超出了“专业”范畴,越过了“客观”意识,被舆论所绑架,为情绪所左右,从而让“专业见解”不再纯粹,甚至“专业”不再“专业”!这样的“专家”,固然“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可我们真需要吗?

也因此,正如我们在现实中时常耳闻目睹的那样,当有专家依据专业给出某种意见,而此意见恰好让部分老百姓觉得触犯到自身利益时,会群情激愤,怒不可遏。


1980年代,“大师”满天飞、全民气功热时期

归根到底,得坦率承认,对人这物种而言,几乎在任何时候,判断立场都要比判断知识容易太多,情绪上头也永远比理性思考更吸引人。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对于怎样快速识别好人与坏人,是自小就不曾间断过的训练,而去识别哪句话更有专业道理,却是始终都欠缺的修持功夫。

但是,话说回来,专家难道只能客观中立地,给出专业意见,而不能有个人的价值判断、情感上的好恶表达吗?当然不是!理由很浅显,专家也是人,不可能完全只讲“事实”与否,而不判别“好坏”。只是说,我们务须理解的是,当一位专家,旗帜鲜明评判某人事的“好坏”时,实际上就已潜入成见,已超出了他自身的专业。也就说,他所讲述的,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看法,而不再是专业意见。


所以,当年的爱因斯坦,毅然站出来反对研造原子弹时,他不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的身份去证明原子弹是否科学,而是作为一个人去反对的。这种反对,在立场上,其实与刘德华、周杰伦站出来反对原子弹,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因为,这个还不需要“专业”意见指导是非,它是生而为人的道义感,很底线那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