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出現口燥咽乾、心中時煩、手足心熱等不適時,應減少戶外活動,飲食宜清淡,可多喫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魚類等食物。立夏過後,腸道疾病多發,平時可常食用具有“殺菌”功效的蔬菜,如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

立夏之後,氣溫會逐漸升高,此時暑邪與溼邪膠着,會影響人體的心、脾功能,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出現心煩不寐、上火、疲勞等不適。

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立夏過後,養生重養心,平時應儘量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立夏時節可多做些偏“靜”的事情,比如習字、下棋、釣魚、養花等。

立夏後,天亮得早、黑得晚,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遵循晚睡早起原則。建議晚上10時至11時就寢,早上5時30分至6時30分起牀。睡得晚、起得早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且午飯後,由於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減少,人就易精神不振。因此,立夏後應增加午休,但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爲宜。

立夏過後,腸道疾病多發,平時可常食用具有“殺菌”功效的蔬菜,如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此類蔬菜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

此外,對不同的身體情況應採取不同的調養方式。如出現口燥咽乾、心中時煩、手足心熱等不適時,應減少戶外活動,飲食宜清淡,可多喫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魚類等食物。愛出汗的人應多喫粳米、糯米、小米等穀物,以及山藥、馬鈴薯、大棗來補氣。若感覺燥熱難耐、心煩口渴,則應少喫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如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等。(據“楓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