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擒拿鰲拜之前,康熙和鰲拜是有過幾次口舌之爭的。這幾次口舌之爭,最終都以康熙失敗,鰲拜勝利結束。我認爲,鰲拜取得這幾次口舌之爭的勝利,是有意而爲的,也就是說,鰲拜一定要壓倒康熙。
鰲拜爲什麼一定要壓倒康熙呢?其實他是在試探康熙,看看這個漸漸長大的小皇帝,在被自己嚴格壓制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種什麼樣反應。然後他再根據康熙做出的反應,選擇應對措施。
在鰲拜看來,康熙當時可能做出的反應,無非有兩種:一種是不滿,一種是消沉。
兩次過招,小小年紀的康熙皇帝已經明白:大內高手中沒人可用,也不敢動用!
千古一帝絕非等閒常人,痛苦之後還是必須思考對策的。康熙皇帝決定用自己特有的謀略來戰勝不可一世的權臣鰲拜。
康熙皇帝考慮到:要想斬除鰲拜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一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讓鰲拜知道,否則鰲拜必然會先下手製服自己;
二是要培養一支自己的親信隊伍,一支願意爲皇帝賣命的隊伍;
三是要擁有一支能夠打敗鰲拜的隊伍。
鰲拜可是被譽爲“滿洲第一勇士”的主,即使此時的他已是約59歲的花甲之年,但是近三十年的戰場生涯他的武力也不是區區一羣小毛孩能比的。
在這裏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疑惑,那麼爲何康熙就敢讓他們去執行這一項關乎着康熙存亡的事情呢?
要知道一旦這些人抓不住鰲拜,康熙的性命和帝位必將受到嚴重的威脅,輕者當一輩子的傀儡皇帝,重者丟掉帝位,甚至是生命。
其實康熙會這麼做,主要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一、讓鰲拜放鬆警惕
鰲拜武力絕對不俗,權勢也足夠大,但是也正是因爲如此,長年的掌控着大清的大權,早已讓他目空一切。
試想下,如果鰲拜看見康熙整天都在跟一羣親貴子弟在玩鬧,他會怎麼想?我想鰲拜只會想康熙果然還是一個小孩子,就這樣整天就只知道玩鬧的皇帝,對我來說真的沒啥威脅。
當然康熙並不是在玩鬧,而這裏真的不得不佩服康熙的心機,小小年紀不但知道隱忍,還知道示敵以弱。
當時的康熙明明無時無刻不想着對鰲拜除之而後快,可是他卻一直都隱忍不發。而是一直都示弱於鰲拜,並假裝着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
最終也正是這樣的假象讓鰲拜幾乎徹底的喪失了對康熙的警惕性。
二、身邊已無其他人可用
衆所周知自鰲拜獨霸朝堂後,整個朝堂幾乎都已被鰲拜完全控制,不但六部都是鰲拜的人,連皇宮的侍衛處都被鰲拜控制,更別說當時康熙周邊的太監、宮女也有很多都是鰲拜的人。
可以說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讓康熙不敢去用這些人。其實原本康熙用那些宮廷侍衛是最穩妥的,畢竟皇家侍衛都是武功高強之人,用他們去制服鰲拜,成功的幾率將更加的大。
但是實際上康熙並不能用這些人,侍衛處早已被鰲拜控制住,如果用這些人恐怕不出數日康熙的計策就會被鰲拜所知。
所以康熙沒辦法也只能用這些初出茅廬的清白子弟,只有用這些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確保計策不會被鰲拜得知。
三、便於控制
其實康熙會用這些小孩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好控制。
這些小孩子本就是從忠於皇家的那些家族中挑選出來的親貴子弟,而這些孩子可以說就是一張白紙,此時的他們身上沒有跟朝堂上的任何派系有瓜葛,而且也沒有任何成年人的那種心思。
可以說在他們的眼裏和心裏就只有家族所交代的那句話,就是“忠君愛國”。所以當康熙跟他們說他們要對付的是當朝的權臣鰲拜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害怕。
正如康熙當年在決定抓捕鰲拜的時候問這些小孩子“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他們毫不猶豫的回答“怕皇帝”。
是的,在他們這些每天都被灌輸着“皇帝最大”的思想的小孩子們來說,皇帝遠比鰲拜來可怕的多。也就是如此,康熙才能最終成功的實施活捉鰲拜的計劃。
四、初生牛犢不怕虎
康熙用這些孩子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條那就是這羣孩子不怕死。他們幾乎都還沒有經歷過朝堂上的那些勾心鬥角,和世間種種的挫折。
所以他們始終都保持着一股勁,一股不服輸,一股不怕死的勁頭,而就是這個精神最終讓他們完成了康熙交代的事情。
可以說在當時如果沒有這個不怕死的精神,恐怕他們很難全心全意的去對付鰲拜。畢竟鰲拜可是這個天下權勢最大的權臣,一旦失敗,他們和他們的家族勢必將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對付他如果沒有那份膽識,恐怕誰也不敢去對付他,這份計劃也就不能成功。
實際上就在這樣的種種原因下,最終康熙決定用這些小孩子去對付權勢滔天的鰲拜。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最終康熙成功的將鰲拜擒拿,然後奪回了自己的權力。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