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聞網訊(記者 歐宇馨)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空氣質量的改善,永州市民有着深切的感受,這不僅僅體現爲污染指數監測數據的下降,也體現爲越來越多的人曬藍天、曬美景,而且曬得更有自信。藍天,已經成爲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成績來之不易,藍天是奮鬥出來的

永州市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爲一項政治任務、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持續攻堅。2019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全省第5位,較去年同期提升3名。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爲88.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1%,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4%,PM10、PM2.5同比改善比例排全省第一。

通過一季度的“春季攻勢”我市大氣環境質量基本達到目標,爲創建二級達標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截止到2020年5月18日,我市綜合指數爲3.28,排全省第五;優良率爲98.6,排全省第三;6項污染物指數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PM2.5平均濃度爲35μg/m3,排全省第五;PM10平均濃度爲49μg/m3,排全省第五;SO2平均濃度爲6μg/m3,排全省第三;NO2平均濃度爲21μg/m3,排全省第七;CO平均濃度爲1μg/m3,排全省第二;O3平均濃度爲113μg/m3,排全省第三。

強化頂層設計,組建專班凝聚合力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組建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專門負責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指揮調度、統籌協調、督辦考覈。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均成立了專門辦公室,明確領導和人員專抓。住建部門強化了建築工地施工管理,城管部門狠抓了渣土車運輸整治,工信部門加強了“散亂污”企業整治和落後產能淘汰力度,生態環境部門強化了涉氣污染企業執法檢查。

問題導向重點突破,科學分析精準施策

爲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永州市編制了大氣源清單和達標規劃,聘請第三方駐點服務,逐步實現精準治污。建成區內頁岩磚廠全部搬遷拆除,必須由縣區整體規劃科學佈局、必須達到年產3000萬塊以上生產規模、必須安裝脫硫設施和在線監控設施並實現聯網;施工工地及混凝土攪拌站等場所必須做到“六個不開工”、“七個100%”和“八個必須”(圍擋規範標準、拆遷溼法作業、進出場地硬化、車輛自動沖洗、施工工作面噴霧抑塵、嚴格渣土運輸、非作業面裸土綠色全覆蓋、材料規範堆放);對道路清掃保潔要求實現“四個轉變”,即主次街道由清掃向清洗轉變、由地面保潔向立面降塵轉變、由人工作業向機械化作業轉變、由單一管理向網格化管理轉變。

嚴管重罰強化整治,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2019年,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先後出動1040餘人次,重點對中心城區在建項目開展地毯式巡查暗訪,發現問題267個,向三區和市直相關部門下達交辦、督辦函、再次交辦函共179份;我市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45起,處以罰款1125.68萬元。其中,行政處罰300件,移送行政拘留33件,查封扣押9件,停產整治1件,刑事拘留2件,堅決有力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爲,有力保障了下一步工作開展。

下一步,永州市生態環境局將圍繞力爭達標全面開展整治行動,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落實問題整改。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履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現場督辦,部門領導具體負責、責任部門齊抓共管。進一步加強督查問責、強化科技治污,以科技手段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

“藍天常在”非一日之功,必須久久爲功,持續發力。過去幾年,永州市順應百姓期待,持之以恆抓大氣污染治理,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未來,永州市仍需迎接一個個艱鉅的挑戰,建設起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家園,爲人民羣衆創造更多幸福感。

【來源:永州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