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聲之形預告出來的時候大家一輪最多的……這是不是京都臉呢?

其實我覺得京都臉形成還有一個原因吧……比如說樋媽臉有多難看大家也是知道的,然後京都在cl裏面徹底改良了京都臉,這裏面堀口悠紀子也是記一功的……然後就是《冰菓》,原作是沒有像樣插畫的……KA文庫的那一票作品,想怎麼改怎麼改……《京吹》的原作插畫也是……

所以京都臉實際上是拯救了原作畫風啊!

話說《聖經》的插畫是高瀨亞貴子畫的,她之前參與過《Free》,所以大概《聖經》的人設畫風會和《Free》很像。這當然非常吼啊,想想《Free》裏面那精緻的肌肉~~~

其實京阿尼的畫風還是蠻多的吧,想開始是的全金屬狂潮一個畫風,接下來AIR,Cl,雪之少女,涼宮又一種畫風,之後的輕音,中二病,玉子市場,冰菓,境界的彼方這些又一種,中間也有着幸運星,日常,龍女僕這樣的畫風,期間輝城這種畫風感覺還是蠻喜歡的,像FREE這種我就不說了……之後,覺得聲之形和紫羅蘭的永恆花園也算一種新的畫風,就這樣吧。

確實京都動畫由於遠離首都圈確實是獨立製作水準很高,這很大程度源自於京都動畫和首都動畫圈完全不同的製作制度。看過白箱的小夥伴應該會知道,白箱裏的製作模式,基本上就是首都動畫圈標準的動畫製作模式,動畫公司,外包製作公司,畫師,相互扶持,可以說,每一家動畫公司,外包公司,甚至是其他各種崗位上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着各種關係,每一部動畫的產出都會和很多公司有關,原作方,製作方,外包方,承包方等等,這是一個完整的流水線體系。(也就是動畫製作委員會體系)優勢在於可以在一個穩定的流水線下做出很優質的作品。

比如一拳超人,成本不高,質量很高。缺點是可以在一個穩定的流水線下生產一大堆平庸甚至乏味的作品,質量完全不由動畫製作公司本身決定。前者幫助日本動畫興起,後者現在成了拖累日本動畫的一大因素。

然而有兩大公司可以說基本在這個體系之外,一家是吉普力,另外一家就是京都動畫。京都動畫的製作模式是完全獨立自主的,甚至慢慢結束與各大漫畫,各大文庫,也就是原作方的合作,轉而培養自己的文庫(也就是見不到涼宮,輕音,合金等二期的很大原因),爲了完全掌握製作動畫的全部權利(和獲得全部利益)。

京都這麼多的底氣來自於與首都圈不同的體制,首都圈流水線的下的盈利方式都是論張結算,論動畫集數結算,可以說,你在這個流水線下做多少事,分你多少錢。而京都是工資制,和一般會社公司沒有什麼不同,是你來我這工作,我付你工資,不管這個季度做了三部動畫還是一部沒有,一年就是給12個月工資。

這個制度的最大優勢就是穩定性,高質量和可控性,可以穩定的製作出高水準的動畫而不被成本或者其他因素所拖累,因爲手下的人都是來上班的,做一部和做十部沒有區別。而且由於遠離首都圈和不會被各大文庫,雜誌瓜分利益,自己掌握製作主導權就能做出更精良的作品,如今的京都甚至單獨養了幾個外包製作公司單獨爲自己服務,甚至一年做幾部動畫電影也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劣勢就是,人員流動性小,手下都是師傅帶徒弟一般帶出來的,作品風格容易有所固化,容易形成自己的優點卻也容易有突出的缺點,比如目前日常和感情,細節做的好,但是打鬥,熱血番有欠缺,比如京都臉,,只能自身尋找突破(比如聲之形,比如紫羅蘭)而在這一方面,首都圈可以說,錢到位了,你給芳文社也能給你從各公司拉人過來做一拳超人(稍稍誇張和比喻)

只是簡單科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