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记者 李梦娇 文/图

马军超远眺黄河

【人物名片】

马军超,43岁,荥阳市高村乡牛口峪村村民,郑州市多客农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生在黄河岸畔的他,深受黄河精神影响,经过近10年的社会历练和经验积累,毅然返乡创业,其成立的郑州市多客农牧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已是生产全自动农牧设备的专业企业,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并为当地提供数十个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共同奔小康。

工作中的马军超

记忆中的黄河

在马军超的记忆中,黄河滩是大人们的劳作地,也是他们的游乐场。“小时候黄河一涨水再一落,就和伙伴们一起去捕鱼,总会收获满满,那时候黄河带给我的快乐是真切的。那时候的黄河水比现在大,村民会在河滩上种瓜,有时跟着大人去看瓜,早上起来鞋什么时候被冲走都不知道。”

“那时哪懂什么雄浑壮阔,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类描写黄河的诗句让我读起来也没什么感觉了,看惯了嘛,黄河的四季美景对我来说就是生活,没什么特别的,直到毕业工作后,再难见黄河美景,才发现黄河已不仅仅是一段记忆,更是支撑我人生的一种精神。”马军超说。

1998年,中专毕业的马军超被分配到甘肃工作,但不想远离家乡的他毅然决定留在郑州工作。

“刚开始是开菜店,生意不好就转行做销售,卖了三年的桶装水。后来又到生产饲料机的厂家做业务,看到这一行的前景后,就在北四环卖了几年农机配件。”马军超说,那几年忙,回家的次数少了,到黄河边的机会就更少了,最经常的就是从电话中听家人唠叨几句关于黄河的闲话。

马军超查看生产材料

刻在骨子里的“黄河精神”

2007年,经过近10年的社会历练,马军超回乡创业了。“想家了,也想念记忆中的黄河了。”他说,自己既会技术又有经验,开厂子哪里都能开,那为什么不回自己的家乡呢。

也就是那时,他开起了第一家喂料机生产厂。但首战失利,投进去的十几万元血本无归,但凭借融进骨子里的黄河精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他又向亲朋借来十多万元重新开始,“那时候公司总共也就三个人,画图纸、销售、安装、售后这些都得自己来,因为生产的是蛋鸡养殖设备,有时候给人家修机器,回来身上都是鸡粪,也不舍得买衣服,老婆就半夜起来给洗洗。”

也正是马军超务实、拼搏的干事作风,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许多客户都愿意介绍别的客户到他这里采购喂料机,“就是到现在,我们公司也没有专门的业务部门,几乎都是客户介绍客户,口碑相传。”

马军超查看生产材料

2013年,公司发展步入平稳后,马军超扩大公司规模,建了现在的厂房。

2016年,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公司开始由半自动向全自动化升级。随即,他便开始着手研究自动化设备,去外地学习,参加国外产品展,到安装现场学习,仅2017年他便10多次往返重庆、长沙、武汉、北京多地。

2018年初,该公司在三门峡渑池成功安装首套蛋鸡自动化养殖设备。“之前,他们用的就是咱公司的半自动设备,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都很满意,对咱比较信任,一有新产品需求,就优先考虑咱这里了。”

“现在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设备,用热镀锌、钣金替换了原来的喷漆、电焊等对环境有污染的程序,也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一般四五个人用1个月左右就能安装完成。”说起安装,马军超告诉记者,刚开始研究自动化设备时,因为不熟练,给客户安装设备就安装了近一年,孩子的满月酒都往后推了,办酒席的时候孩子都半岁了。但也正是他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让他赢得了更多的订单,也让企业发展越来越顺。

马军超检修生产设备

饮水同源“黄河乡情”

企业发展了,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时候,马军超首先想到的也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家乡父老用双手拼出幸福,共奔小康。”

据介绍,马军超的公司现有80多名员工,除安装及售后工人多为外地群众外,生产车间多为本地村民。疫情防控期间,马军超积极捐赠防控物资,助力战“疫”。

【朴素愿望】

2020年,马军超准备将旧车间重建成干净、整洁的新型现代化车间,新车间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也为员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心里话】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身为黄河儿女,只要我们秉承黄河精神,拼搏进取,总会有所收获。我以为,每一次黄河落日都蕴含着对新一天的祝福和期待,所以她才会如此美丽壮阔,也祝愿每一位黄河儿女都能在每一次的落日中汲取力量,在每一寸晨曦中开启属于自己的奋斗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