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爲人父母時,都希望小孩只要健健康康就好,可慢慢地就偏離了方向。

“爲了讓你讓這個好學校,我花了多少力氣,可你倒好,天天上課開小差,回家就打遊戲,成績一天不如一天。”

“我起早貪黑,不就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條件嗎,可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

父母們以愛的理由,想用自己的方式給小孩帶來快樂,可是他們偏偏不領情。

父母是小孩天然的榜樣

有什麼樣的父母,大幾率就會有什麼樣的小孩。因爲父母是小孩天然的榜樣和模仿對象。

即使是4個月的小嬰兒,也能夠準確感知媽媽的情緒。當他感覺媽媽心情很好時,自己也會歡快地手舞足蹈,當他感覺媽媽不開心時,內心也會覺得不安。

由此可見父母的情緒、父母的言行對小孩的影響有多大。

要想讓小孩愛上讀書,不在於你給他買多少課外讀物,也不在於你整天在他面前耳提面命,佈置每天讀多少頁書的任務,你要做的只是放下你的手機和電腦,安安靜靜捧起一本書,讀上一會兒,你會發現,小孩子也會依葫蘆畫瓢拿起書來。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愛讀書的小孩多半來自愛讀書的家庭,愛讀書的父母很少會培養出不愛讀書的小孩。

所謂言傳身教,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同理,快樂的父母纔會教出快樂的小孩。

忙碌的一週結束,大人們也許想好好放鬆放鬆,想去一家心儀的咖啡館,去郊外泡泡溫泉,去深山看看雲和落葉,可這一切都在孩子面前讓了步。

多少父母選擇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帶孩子去了一個又一個遊樂場,理由是孩子上學壓力大,難得高興一回。

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讓自己開心,也讓孩子受益。

咖啡館看上去可能跟小孩子無關,但裏面也許有可愛的寵物,小朋友沒有見過的綠植,或是很有年代氣息的老物件。這些都能夠讓他們好奇,去琢磨去探尋。

即使什麼都沒有,也可以讓他帶上自己喜歡的書本和畫冊,讓他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或是讓他品嚐一份美味的蛋糕,讓父母享受週末閒暇時光的同時,也讓他們享受獨處,學會在公衆場所的禮節。

一舉多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

從來不是孩子快樂了父母才能快樂,而是快樂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快樂的孩子。

快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選擇,它能夠習得,也能夠傳染

王小波在《一隻獨立特行的豬》裏說道,“我時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問題,很多煩惱的問題就變得易解。”

雖然你已經成長爲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但內心深處的童真未泯,依然是你此生快樂的源泉。

試着像孩子一樣思考,去行動。

不開心了,叫上幾個朋友喫點好喫的,說說心事,或者是獨自享用一塊賞心悅目的甜點,心情頓時像天空一樣明朗起來。

遇到麻煩了,也不要暴躁如雷怨天尤人,泡一個暖暖的熱水澡,早早地鑽進被窩,做一個像兒時那樣香甜的美夢,或許第二天神清氣爽的你,會迎來新的轉機。

快樂就是一種無論在什麼困難下都能保持樂觀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無論你什麼時候被打倒,你都能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只有和你一起經歷過過風風雨雨依然笑容不改的小孩,才能經受未來風雨的洗禮。

三毛曾說:“我喜歡把快樂當作一種傳染病,每天將它傳染給我所接觸的社會和人羣。”

天空飄過一條像狗的雲,樹上的葉子嘩啦啦的好像是數錢的聲音,腳下的兩隻螞蟻在打架…………

在有的人看來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在有的人看來就其樂無窮。

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着好奇和期待,就能處處感受到快樂。

爲什麼大家都想和快樂的人待在一起,因爲快樂能夠治癒悲傷,掃除陰霾,也能夠傳染給身邊的人。

有一個願意相信童話的大人,纔會有自由生長無憂無慮的小孩。

在長大的過程裏,會不會真的有一座輝煌的城堡,那條路上有沒有住着一位洞察世事的老巫婆,天空之上是否真的建有一座城堡,樹林深處那隻龍貓會不會出現在眼前?慢慢地,他們會找到答案。

而父母所能做的,就是相信這一切,給予這一切,其他的就讓它順其自然。

擁有快樂的童年,才能夠治癒不斷負重前行的成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切,願世上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我們以溫柔和快樂相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