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茶

人们吃饭喝粥饮食一般都要用筷子或者勺子,西方人则用叉子。老北京的面茶却不用筷子和勺子,像人们平时喝茶那样,对着大碗的面茶直接喝或者吃就是了。

《现代汉语词典》词条:食品,糜子面等加水煮成糊状,吃时加麻酱、椒盐等。百度上边介绍的叫全面:把芝麻、麻油、麻酱、盐和黄小米煲成粥状物。清《随园食单》记载:熬粗茶叶汁,炒面兑之,加芝麻酱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奶皮亦可。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也占得一席之地。北京面茶的材料用小米面或糜子面、佐料为芝麻酱、香油、花椒、咸盐。做工也极为精细,用擀面杖把花椒碾碎,然后放入少许咸盐拌成花椒盐。从芝麻酱中倒入少许香油,因为芝麻酱很干,这样经过香油稀释,味道会更加香浓。

制作时首先把适量的小米面或糜子面倒入锅中,用少许的凉水调成面糊,等到面糊调匀后在根据所需要的量加水。一定要用凉水搅拌。接着可以在火上熬制,熬制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否则就要糊锅。熬熟后,将面茶盛入小碗,上面浇上一层芝麻酱,再在芝麻酱上撒上一层花椒盐,这样,一碗老北京风味小吃面茶就做好了。

北京的面茶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中国人喜好睡午觉,醒来后伸伸懒腰,去到面茶的小摊位上,悠闲地喝一碗面茶,还真有点潇洒或者神仙的味道。老北京的面茶,是老牌的地方风味,岁名不见经传,可也风靡古城,值得品尝。假如你喝上几次,那种滚烫、芳香的口感保你瘾性大发。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时代的发展,喝面茶的人越来越多,其缘由是面茶开脾建胃,二是过一过口瘾,三,特别是老年人晨练后用面茶充饥,非常地好。北京牛街的赵家面茶据说最为正宗,到今天已经传宗接代几辈子了。赵家面茶卖得飞快,只两三个钟点,便可卖出四五百碗。

喝面茶似乎与我们平常喝茶一样,有颇多的讲究。喝茶讲究茶道,喝面茶也颇有讲究,老北京喝面茶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

汪曾祺先生在《寻常茶话》中提到:茶可入馔,制为食品。杭州有龙井虾仁,想不恶。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处心裁。日本有茶粥。《俳人的食物》说俳人小聚,食物极简单,但“唯茶粥一品,万不可少”。看来茶粥和面茶应该是很接近,但吃法一定不尽相同。汪曾祺先生也写文章《面茶》:面茶是糊糊状的,颜色嫩黄,盛满一碗,撒芝麻盐,以手托碗,转着圈儿喝------会喝茶汤的不使勺筷,都是转着碗喝。这东西有什么好喝的?有一点芝麻的香味,如此而已。

梁实秋在《北平的零食小贩》也谈到面茶:面茶在别处没见过。真正的一锅糨糊,炒面熬的,盛在碗里之后,在上面用筷子蘸着芝麻酱撒满一层,唯恐撒得太多似的。味道好么?至少是很怪。

汪曾祺和汪曾祺两位老先生,均属大师级作家,也均属美食家。俩人都写了许多美食方面的文章。对于面茶的看法,有些惊人的相似,俩人好像都不喜欢吃面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