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宝宝犯错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大声的吼孩子,不然就是责骂孩子,甚至是打孩子。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会变得小心翼翼的,有时候还会躲着父母,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亲子关系越走越远。

案例:

客厅里,爸爸对着14岁的儿子说:“你现在看到我连叫都不叫一下了啊,三天没回家了,去哪里野了?”

儿子:“要你管啊”

爸爸:“你就是这么跟你爸说话的吗?”

儿子:“要你管”

爸爸:“反了你了”边说边伸手想打儿子。

儿子伸手反抗到:“从小被你打到大,现在我都还手了,你就被想再动我一根手指头”

这位爸爸很不明白,自家孩子原来是非常孝顺听话的,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了。

其实,孩子这些变化往往不只是因为青春期的变化而产生的,这和我们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有关系,如果一个家长总是凶孩子打骂孩子,孩子小时候不懂反抗或者不敢反抗,那么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会把这些积压的情绪统统呈现出来。

有些家长认为“教无用,非得打才有效”。的确,打骂是见效最快的放式,但这也是家长智慧不足的表现。

那么,作为家长,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怎么做呢?

1、生气的时候,尽量去想孩子身上的优点。

孩子犯错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事情,多想一想用孩子的优点来平复自己的怒火。控制住自己的坏情绪,夸赞孩子微小的进步,鼓励他改正错误。而不是继续训斥吼叫打骂孩子。告诉孩子知错就改才正确的。

2、先自我调节情绪

当我们处在发火的边缘的时候,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教育孩子,可以先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需要独自冷静一下。然后在心里默数到三十、五十,放慢自己的发怒的脚步

也可以想那句网络名言:孩子我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安静三分钟再开口,自己劝自己吼叫打骂孩子也是没有用的,可以改变一下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只有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3、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家长不能一味的吼叫、打骂,要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告诉娃,自己生气是因为太在乎他。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会怒气冲冲。给他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会犯错误,还有他心中的想法。彼此用心的沟通一下,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以后不要再做同样的错事。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请父母尽量收起火爆的脾气,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才能收获一个合作、自立、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