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他和呂布打到五十回合還不分勝負,關羽就知道張飛的處境將越來越危陷。那如果張飛沒有關羽相幫他,他獨戰呂布,他能在呂布手下走多少回合呢。

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最爲精彩的的戰鬥,天下最頂尖的武將們在此巔峯對決。呂布以一敵三,雖敗猶榮。張飛,關羽,劉備,初出茅廬敢挑戰天下第一,還戰而勝之,勇氣可嘉,實力也令人讚歎。但是以多打一,終究勝之不武。那如果張飛沒有關羽相幫他,他獨戰呂布,他能在呂布手下走多少回合呢?

首先分析張飛呂布的實力。

根據《三國演義》原文: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這裏說呂布與張飛打得不分勝負,那就奇怪了?既然呂布與張飛對陣旗鼓相當,那麼關羽爲什要跑來助陣呢?其實三國演義裏的不分勝負,有很多都是暗含了勝負的,只是沒有明顯表露出來而已。

比如呂布打許褚也打了三十回合,《三國演義》也說不分勝負。但曹操卻派典韋上前助陣,甚至還不夠。要一直到:“左邊夏侯淳、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呂布才“遮攔不住,撥馬回城”中。

所以不分勝負在羅貫中筆下的意思是,還沒有顯露出明顯的敗狀。真正的勝負我們看不出來,只有高手才能看得出,當然也有真正打了個平手的。

所以《三國演義》接了一段:

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關羽和曹操一樣都是明眼人,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而且關羽和張飛是兄弟,他熟知張飛。張飛打到五十回合時是真的陷入下風了。而等關羽加入之後便不談,不分勝負了。只說戰不倒呂布,說明呂布的敗勢已顯,只是一時僵持不下而已。

這裏和之前的不分勝負的描述的差別就是在一個地方,一方的敗勢倒底誰才能看得出?旁邊觀戰的路人可以看出就是敗勢已顯,這個時候說明陷入下風的人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張飛的陷入下風,敗勢不顯。說明他還可以在呂布手下走很久!

其次張飛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關羽這個時候加入,可能只是過於擔心兄弟了。那麼張飛具體可以走多少回合呢?

其實張飛和呂布有一場單挑,《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麼?”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

這裏又酣戰一百餘回合,未見勝負。那麼三英戰呂布時,是不是可以說他們可以打一百多個回合?還能不分勝負?不是的,張飛和呂布這一戰,相比三英戰呂布時已經大爲不同。這期間已經過了很多年,張飛的武力突飛猛進,而呂布卻因迷戀貂蟬,停滯不前。而且一百多回合差不多是《三國演義》的一個上限,打到這裏兩方的力氣就差不多用完了,無力再戰了。所以這是真正的平手。

所以張飛到底還能在呂布手中走多少回合?我認爲當時再打二十幾回合,張飛就要顯露敗勢。撐到三到四十回合時,一個不慎就要被呂布斬於馬下!

因爲如果張飛幾個回合到十幾個回合內就會戰敗,那麼敗勢肯定會顯露無疑。張飛和呂布還能打五十多回合的話,關羽也不會這麼早加入戰團,相助張飛。畢竟關羽也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他肯定出手幫張飛以多打少,肯定是因爲他看出張飛必敗也疑,很有可能被殺。

因爲張飛是一個爆發型的武將,他的打法就是揮一支丈八長矛,疾風驟雨般的進攻。這種打法雖然厲害,但是也後繼乏力。越拖後面,他這套打法的破綻也就越多。關羽平時和他對練之時就應該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和呂布打到五十回合還不分勝負,關羽就知道張飛的處境將越來越危陷。

而這一戰過後張飛也知道這種打法面對頂尖武將的不足,所以知恥而後勇,苦練武藝,彌補了這個缺陷,最終戰平了呂布。當然練武這一段《三國演義》原文裏並沒有,只是我的合理推測。

你是如何看待張飛戰呂布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