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病,肥胖无益于健康。今时小胖墩越来越多,为了孩子的健康,要避免让孩子变胖。本文谈如何让孩子不肥胖,希望能帮助那些已经肥胖的孩子减肥成功,同时也帮助还没有生育的父母生出一个不会肥胖的宝宝。

(一)中国孩子正在变胖

一则,近20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集体奔向超重/肥胖。

2019年4月初,来自《柳叶刀》糖尿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数据:从1995年至2014年的20年间,中国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从5.3%上升到20.5%,增长近5倍!

这项研究涉及1995-2014年间中国29个省共1054602名7-18岁儿童和青少年。

二则,近30年来,学龄儿童肥胖率增加13倍

2017年5月11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用强有力的数据告诉我们:从1985年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30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

(二)孩子超重/肥胖影响健康

婴幼儿及儿童期若出现超重/肥胖,不仅严重影响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还必然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从而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工作能力、组建家庭的能力,以及幸福指数。

一则,肥胖影响孩子的健康

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二则,肥胖青少年更早出现动脉硬化

2019年7月,来自伦敦大学的研究称,通过长期追踪3423名儿童的肥胖趋势,在他们9岁-17岁期间长期评估身高、体重、腰围、体脂肪量,并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后发现:肥胖青少年更早出现动脉硬化——他们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已经开始变得僵硬。身体的总脂肪量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9岁时的关联强度比17岁时更高。

三则,肥胖影响孩子各个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几率更高,是体重正常孩子的4-6倍。

内分泌系统:成年后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青少年期至成人期持续肥胖者,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9.5倍;超重或肥胖还可能导致循环、消化等系统的疾病,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癌症,且更易性早熟。

心血管: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且易发生心脏结构受损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骨骼及肌肉:影响身高增加,降低运动能力,以及因此形成的恶性循环。

四则,肥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更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或自闭性格。

《全国青少年体重管理调研蓝皮书》显示,52%的肥胖青少年对自己感到不满意,32.7%的肥胖青少年“最苦恼的事情”都是和超重/肥胖有关。

可以说,孩子若肥胖,将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双重打击。肥胖带给孩子的伤害,是生理与心理双方面的,且将持续影响他们本可以灿烂美好的人生全程。

(三)孩子减肥,越早越好

我们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孩子若长的肥嘟嘟的,这是父母会养孩子,是正面的,值得提倡的。却不知,事实正好相反,到了三岁若孩子还是肥嘟嘟的,已经是病了,要早治。一则,孩子减肥,越早越好。

孩子减肥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9%减肥成功的“小胖墩”在FMI恢复正常之后,代谢及动脉硬度也回归正常。

二则,孩子三岁若胖,在青春期九成可能会超重或肥胖。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在肥胖方面亦符合这个规律。2018年10月4日,《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来自德国“肥胖机制”临床研究中心研究委员会等组织的一篇研究,通过对51505名儿童的BMI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幼儿期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加速增加,与儿童青少年期持续肥胖的风险,密不可分!3岁时肥胖的儿童,青春期时,有将近90%超重或肥胖!学龄前BMI年增加速度快的儿童,在青春期超重/肥胖的风险比BMI稳定的孩子高出1.4倍!

一句话总结:小时若肥胖,大了也必然肥胖。

由此说,减肥要趁早。三岁的孩子已经没有奶胖了,若仍有奶胖,那就有潜在的肥胖风险了,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四)孩子如何减肥?

若发现孩子肥胖,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肥胖问题,杜绝体重的进一步过度增长,这是维护孩子健康的重中之重。怎么办呢?我从中医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则,未孕之前父母先减肥

孩子肥胖往往源于父母肥胖。要想预防孩子肥胖,那么,夫妻双方在备孕期间就要积极调节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习惯,将体重调整至健康范围。

若父母双方都肥胖,建议先暂缓怀孕,不妨积极减肥,建议运动为主,配合调节饮食,亦可用针灸减肥,疗效非常稳定。

二则,准妈妈怀孕期间保证健康的孕期体重

今时我们都重视营养,其实,准妈妈不需要过度摄入营养。过度摄入营养的害处甚多,一是导致孕妇体重过大,影响孕妇的健康;二是导致胎儿过重,影响正常分娩;三是容易导致孩子肥胖。

除了调节饮食起居运动之外,建议积极用针灸减肥。我临床观察到,孕妇的任何不适都可首选针灸,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减肥疗效甚高。

三则,婴儿0-6月不过量喂养

婴儿要吃奶,但吃奶的原则是有需则喂,而不是按时喂奶。孩子不饿,没有必要过分喂奶,一是容易导致积食;二是容易导致婴儿肥胖。

四则,幼儿儿童青春期饮食勿过于油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要补充营养,而且要每天都吃大鱼大肉才有营养。却不知,过度喂养伤害孩子的健康。一是伤损孩子的脾阳,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肥胖;二是伤损孩子的胃气,导致积食。

孩子应该吃什么才健康?老辈有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话在理,值得我们重视。小儿要想健康,那就不要总吃大鱼大肉,不妨让孩子吃引起清淡的食物,每天保持有两三分的饥饿感,这样才更有益于调养脾胃,也能让孩子更健康。

五则,儿童青少年不能久坐,要运动起来

孩子得木性而好动,动则生发阳气,动则气化功能增强。要让孩子运动起来,多些户外活动,少些久坐。况且,孩子本来就坐不住,若仍让孩子久坐,这是逆反了自然规律,无益于孩子的健康。

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孩子要健康,全靠脾胃强。脾主思,过思则伤脾。孩子学习太多,思虑过度,就容易伤脾。脾主四肢,主肌肉,主运化,脾伤则四肢无力,肌肉萎弱,吃饭不香,且面色青白,精神萎靡。

2019年4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了《5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认真地告诉全世界的家长朋友们:生命,首先应当是健康地活着!以3-4岁龄为例,全天累积不少于180分钟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且至少包括60分钟中等到剧烈强度的活动。久坐不动/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受限时间每次最多不超过1小时。

中等到剧烈程度的运动,包括哪些?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捉人这类的户外游戏活动、骑三轮或双轮童车、走路、慢跑、跑跳、跳远、舞蹈、游泳、投掷/踢/抓握类互动游戏、体操/翻滚等活动,都是符合条件的运动。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但这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代价。若用健康去换,我宁肯孩子不要成龙成凤,只要健康。让孩子有健康的身体,有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责任与愿望!

何谓父爱母爱?我认为,真正的爱,是给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同时,亦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祝孩子们儿童节快乐!祝孩子们都能健康起来!(董洪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