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有人認爲德國不可能征服蘇聯,其實從當時的戰爭情況來看,德國的確有實力吞併蘇聯,若不是遇到極寒天氣,德軍機械化部隊陷入泥濘之中(蘇聯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加上日本引來的美國參戰,蘇聯是有可能倒下的。若當年蘇聯真的沒能抵擋住德軍,後果將不堪設想,德國或許真的有徵服世界的可能。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自人類社會全面進入熱武器時代起,戰爭便被賦予新的定義,熱武器時代的戰爭,無論是規模還是人數的傷亡,其數字都是驚人的。同時,野心家征服世界的慾望也隨之膨脹,在近現代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率先發展,並開始爭奪世界霸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可謂令全國各國刮目相看,德國區區彈丸之地,險些吞併整個歐洲大陸,英法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遭到重創,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崩潰,德軍佔領法國全境,令人唏噓不已。
即便納粹德國最終失敗,可贏得這場戰爭,歐洲各國付出的代價太過於沉重,整個歐洲大陸險些被德軍踏平,就連偌大的蘇聯也近乎被吞噬殆盡。若沒有世界各國同心協力反抗法西斯國家,後果將不堪設想,幸運的是,軸心國集團如同散沙。從整體情況來看,納粹德國幾乎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歐洲列強以及後來參戰的美國。
以今人的角度來看,希特勒實在是過於狂妄,納粹德國想要稱霸世界簡直是癡人說夢,可這都只是正義的說辭罷了。若當年蘇聯真的沒能抵擋住德軍,後果將不堪設想,德國或許真的有徵服世界的可能。事實上,納粹德國的兩大盟友意大利和日本根本沒能組成真正的聯盟,不僅如此,意大利和日本還一直充當“豬隊友”的角色。
德國曾說:如果意大利是敵人,用20個師就可以滅了他;可如果(意大利)是盟友,我們還需要用50個師來保護他。而日本則一直將眼光放在亞洲地區,莫斯科戰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日本始終無動於衷。在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前,德國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這時意大利卻開始生幺蛾子,希特勒無奈派兵進攻毫無意義的巴爾幹半島,去救出墨索里尼的軍隊,導致侵蘇計劃推遲將近一個月。從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來看,一個月時間,可能對戰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從戰略眼光和佈局來看,希特勒與拿破崙非常相似,在進攻英國受到阻力後,他們都將戰略重心轉移至東線的蘇聯(俄國)。希特勒進攻蘇聯的目的其實比較明確,首先是看重烏克蘭這一天然糧倉;其次是高加索地區的能源資源;最後是蘇聯對德國後方的威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搶佔戰爭主動權。若德國一舉攻佔蘇聯,希特勒的下一目標將會是誰?
可能有人認爲德國不可能征服蘇聯,其實從當時的戰爭情況來看,德國的確有實力吞併蘇聯,若不是遇到極寒天氣,德軍機械化部隊陷入泥濘之中(蘇聯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加上日本引來的美國參戰,蘇聯是有可能倒下的。在諾門罕戰役後,日本軍部“北進派”的計劃落空,日本從根本上還是畏懼蘇聯的,只是日本急需能源資源,急於南下尋求資源。若日本堅持“北進”,蘇聯根本無法支撐兩線作戰。
納粹德國一旦征服蘇聯,其下一目標肯定是英國,想要征服世界,首先需要征服歐洲,而當時在歐洲,僅剩下英國尚未被征服。希特勒的野心已經在英美等國眼裏是非常清楚的,儘管英國當時與蘇聯有意識形態上的差別,但面對德軍的侵略,他們必須聯起手來對付德國。蘇聯絕對不能倒下,一旦蘇聯戰敗,英國就會成爲納粹德國的囊中之物。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英國不斷給蘇聯輸送物資,以抵抗德國的入侵。
希特勒稱霸全球的戰略或可以分爲三步,打敗蘇聯、征服英國,決戰美國。而戰略可實施的最大前提就是要打敗蘇聯,否則都是空談。只有打敗蘇聯,納粹德國才能真正稱霸歐洲,在擁有整個歐洲的工業基礎和資源後,便可以無限制向海外擴張,最終達到征服世界的目的。可是,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美國提前捲入二戰,最終改變戰爭局勢,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希特勒的計劃徹底落空。
二戰時期的德國,欲以一己之力征服世界,看似可笑的背後,其實有超強的實力支撐,萬不可輕視敵人。德國最終失敗,希特勒“蛇吞象”的野心也停止,征服世界的三部曲,僅堅持到一個開幕。
參考資料:《第三帝國的興亡》、《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巨人的碰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