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骨屬於什麼垃圾?哪位小朋友來回答?”

“我知道,我知道……”小朋友們高高舉起小手……

拱辰街道各村、各社區在第70個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爲小朋友們以不同形式開展兒童節慶祝活動,主題只有一個——“垃圾分類”!

小手動起來,才藝展示助分類

翠堤清苑社區、後店村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手抄報、繪畫作品展示;宜春里社區開展DIY相冊製作活動;北關東路社區開展廢舊物改造活動,廢棄的一次性筷子改造成筆筒、舊衣服改造成沙發靠墊、廢紙箱改造成相框……各類才藝展示即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從小朋友們入手,帶動了家庭整體垃圾分類意識。

快板打起來,節目表演講分類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爲寶好計策;廚餘垃圾天天有,殘渣剩餘是大頭;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一街一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才藝展示活動,社區快板小組的小隊員們,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垃圾桶站實地學習了垃圾分類的各項要求,隨後,爲參與活動及路過的大朋友們表演了“我是環保小衛士”快板節目。

小本本記起來,認真聽課知分類

“我們各位小朋友在家裏要成爲小小監督員,幫家長做好垃圾分類……”社區活動站外的樹蔭下,幾張簡單的桌椅,電建社區書記組織社區的志願家庭開展垃圾分類培訓活動,場地雖然簡陋、天氣雖然炎熱,但是小小志願者的熱情不減。疫情期間,各社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社區的長廊下、公園裏、活動站旁成爲宣傳垃圾分類的主陣地,小小志願者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在社區的“田間地頭”垃圾分類知識學起來。

骰子扔起來,趣味遊戲玩轉分類

遊戲飛行棋、卡片投遞、你畫我猜、垃圾分類託球走……綠地花都苑社區、昊天社區、飛機場社區等大開腦洞,改造、發明了關於垃圾分類主題的小遊戲,調動社區小朋友參與積極性,寓教於樂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在小朋友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綠色生活、保護環境的種子,現場活動氣氛緊張熱烈,每次有小朋友挑戰成功,都會響起一片歡呼聲。

馬甲穿起來,志願站桶督分類

文化路社區、南廣陽城村通過小手拉大手志願活動,組織家長帶領小朋友參與桶站站崗執勤活動並向過往居民發放宣傳材料,有的小朋友更是當起了小小老師,給社區的爺爺奶奶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小小志願者們體驗了一把站桶的不容易,使小朋友們在實踐中鞏固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垃圾分類的能力。

不“疫”樣的六一兒童節拱辰各個基層單位紛紛行動將社區的孩子們聚集在了一起,通過宣傳、互動、體驗的形式讓社區小朋友、大朋友更加深入瞭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同時帶動了少年家庭對垃圾分類的關注,這個兒童節,分小萌陪你!

(拱辰街道工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