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爱和溺爱的界限都太过模糊,很多时候让人分不清楚。即使心里自我告诫过上万次:不能溺爱孩子。但是总是出于各种原因,在有意无意间做了不少溺爱孩子的事,以下这3种无意识的溺爱行为最为常见:

溺爱是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而不是助长孩子的成长。对这一点的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真正的问题是: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事事替孩子包办

有些家长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凡事都要为孩子代办好,例如,孩子有些小事情不想做,父母们就为孩子做好了,久而久之,孩子渐渐长大了,连自理能力都没有,不仅事事都要依赖父母,还不懂得为父母分忧。家长们要知道,如果再这样事事包办下去,你必然会失去一个勤快、能干、上进的好孩子。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无限制的满足

现在的物价无论再怎么攀升,都无法阻止父母为孩子们消费的冲动。尤其我们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许多父母往往都会让孩子尽情满足,以表对孩子的爱,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获得幸福。尤其是城市里的家庭,生活条件都不错,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父母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更不会亏待孩子,造成孩子想要什么有什么,哪怕家里已经堆积如山,只要孩子喜欢照样收入囊中。

让孩子变的不会珍惜物品,不会节俭,随意浪费,这样的孩子更不用说会拥有什么吃苦耐劳的精神了。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明白,赚钱不易,什么东西都不是轻易得来的,需要努力付出才能获取收获,可是等到孩子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具备这种优良性格的特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