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孩子參與進養育小寶的行動中,這應該是在二胎家庭中持續進行的動作,即便是孩子同意生下這個小寶寶,出生後讓孩子幫忙養育,大一點還可以幫忙教育,還可以培養孩子的你責任感,這就比兩個孩子出現衝突後,再去調節,對她們說“你是姐姐,就不能讓一下弟弟要好很多。比如我的老同學,前段時間給我打電話抱怨,別人的二胎家庭都是幸福的,哥哥愛妹妹,弟弟寵姐姐,到我們家就是雞犬不寧,大寶甚至還讓我把弟弟的送走,也嘗試着溝通,但孩子就是不接受,也不知道怎麼管了。

 “你是姐姐,要讓着弟弟”,二胎家庭中,你對大寶的態度直接影響大寶的心智發展。

 二胎政策的放開,讓很多家庭追生了二胎。

 很好理解,現在的80後父母大多是獨生子女,覺得一個沒有同齡人陪伴的孩子,童年會顯得孤獨,如果孩子長大了,父母老去,遇到事情連個信得過的人都沒有,所以希望孩子有個伴能夠相互支持。當然,孩子是最活躍好玩,一個家庭有孩子就會顯得有生機,多個孩子就是加倍的歡樂。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如果隨着二胎的到來,如果父母在兩個孩子的關係中沒有起到調節的作用,那原本覺得會更歡樂更和諧的家庭可能每天就有吵不完的架。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身邊就有很多鮮活的案例。

 比如我的老同學,前段時間給我打電話抱怨,別人的二胎家庭都是幸福的,哥哥愛妹妹,弟弟寵姐姐,到我們家就是雞犬不寧,大寶甚至還讓我把弟弟的送走,也嘗試着溝通,但孩子就是不接受,也不知道怎麼管了。

 其實,如果一個家庭中,如果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後,對於要不要生二胎就不應該僅僅是夫妻二人的能夠決定的事情,大寶作爲家庭中的一員,理應有參與決策的權利,這樣他就不會對突然到來的二胎產生排斥的的感覺,也不會像一些極端的例子讓大寶心理和生理都出現異常。

 比如前段時間的一則熱門新聞,媽媽生了二胎,大寶覺得自己被冷落,結果患上了“癔症性眼盲”,還有我們熟知的沙溢夫婦,向來懂事的哥哥安吉,因爲弟弟的到來,結果被“嚇”出了一身的蕁麻疹等等。。。

 所以在二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應該讓大寶知道,即將有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如果孩子接受,那就再好不過,如果孩子不接受,那最好再多進行溝通後再計劃二胎。

 讓孩子參與進養育小寶的行動中,這應該是在二胎家庭中持續進行的動作,即便是孩子同意生下這個小寶寶,出生後讓孩子幫忙養育,大一點還可以幫忙教育,還可以培養孩子的你責任感,這就比兩個孩子出現衝突後,再去調節,對她們說“你是姐姐,就不能讓一下弟弟要好很多。”

 除了你是姐姐,就不能讓一下弟弟嗎?這樣的話比較傷害大寶的內心之外,家長還應該注意些什麼不能說呢?

 1、“照顧好弟弟妹妹”

 從最初讓大寶參與到小寶的教養當中,大寶的潛意識當中其實已經有了照顧小寶的意識,這種意識會在特定的情景下被催生,轉化成實際行動,但如果你總是用命令的口吻讓他去做,那他覺得在父母心裏,小寶是需要照顧的那個,並且分走了父母所有的愛,就會產生叛逆心理。

 2、“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這句話是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一句話,父母是最親的人,本來二寶就已經分散了父母的愛,現在還不要大寶了,不就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沒人愛,沒人要,這不但不能使孩子聽話,相反會讓大寶更加嫉妒二寶,加深孩子之間的矛盾。

 3、“不要和弟弟搶”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大家經常看到街上的雙胞胎都穿着一樣的衣服,真的是因爲父母覺得穿一樣的就好看一點嗎?有這方面原因,但更多的是,孩子總是覺得別人的比自己的好,特別是天天在一起的孩子,自己的東西不喜歡,總想去玩別人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視同仁,給兩個孩子一人一個。

 孩子是單純的,即便是有矛盾有時候也僅僅是因爲孩子成長到那個階段,還不會自己控制情緒,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這個時候是需要家長正確教育和引導的,而不是用威脅、打罵的方式讓大寶屈服,在二胎家庭中,你的態度和方式是決定孩子關係的重要因素。

 我是藍小咪,一條防手機沉迷的喵,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孩子一起健康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