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大豆是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它制成的豆制品也必然含嘌呤量高,从饮食中来的嘌呤很少能被机体利用,绝大部分合成尿酸,所以吃豆制品可导致血尿酸升高,促使痛风发病。但对于一些豆制品在制作加工过程中,由于添加了水分,并经过浸泡和过滤,嘌呤作为水溶性物质已经流失较多,像豆腐、豆干等,为含嘌呤中等的食物,痛风病人只要是非急性发病期,都可以适量摄取。

海鲜不能吃,啤酒不能喝,难道豆腐也吃不成了吗?

作为一名资深痛风患者,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

在很多有关痛风的文章中,都把豆制品列为痛风患者严格限制食用的食品,痛风患者不能吃豆制品的说法也广为流传。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事实是:不一定。

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大豆是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它制成的豆制品也必然含嘌呤量高,从饮食中来的嘌呤很少能被机体利用,绝大部分合成尿酸,所以吃豆制品可导致血尿酸升高,促使痛风发病。

 

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应避免食用豆芽、豆浆、纳豆等豆类制品。但对于一些豆制品在制作加工过程中,由于添加了水分,并经过浸泡和过滤,嘌呤作为水溶性物质已经流失较多,像豆腐、豆干等,为含嘌呤中等的食物,痛风病人只要是非急性发病期,都可以适量摄取。

我们以大豆做成豆腐为例。

大豆100g含27mg嘌呤,500g(1斤)大豆可做成1500—2000g(3—4斤)豆腐,假如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嘌呤不流失,500g豆腐含34—45mg嘌呤,每人一天吃150—200g豆腐,最多摄入嘌呤13.6—18mg;

众所周知,在做豆腐的过程中,大豆中的嘌呤部分从水中流失,相当多的嘌呤遗留在豆渣中,豆腐中所剩的嘌呤已不多。每人每天吃150~200g(3~4两)豆腐,实际从豆腐中摄取的嘌呤最多也不超过10mg。

况且正常人每天平均合成和排出尿酸750mg以上,其中有20%尿酸是来自食源性嘌呤,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150mg以上的尿酸由吃进食物中的嘌呤合成,所以痛风患者适当吃点豆制品,对血尿酸水平不会有太大影响,害怕吃豆制品诱发痛风更没有必要。

豆制品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除了有大量优质植物蛋白质外,还含很多维持人体细胞功能的多种维生家、微量元素、矿物质。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发现豆类尤其是大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类,即大豆低聚糖。低聚糖是良好的双歧因子,在小肠内促进双歧杆菌繁衍。

双歧杆菌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制造维生素B、维生素K、烟酸及碘等人体必须的物质。并在肠道产生有机酸,促进肠蠕动,助消化,防便秘。

双歧杆菌还能杀死或抑制有害细菌的繁衍,消除或减少细菌产生的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胺、氨、哚吲及硫化物,从而减少癌症、高血压等病的发生及对肝、肾的损害。

总之,豆制品是人们食谱中的上等佳品,经常使用,不但能使人体增进健康,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还能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痴呆,延缓衰老。

据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将大豆及其制品列为健康食品。并预言,21世纪最畅销的东西将是豆腐,而不是汽车、家电和住房。所以对痛风患者来说,把大豆制品作为禁物,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