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說法可能是因爲大豆是含嘌呤較高的食物,它製成的豆製品也必然含嘌呤量高,從飲食中來的嘌呤很少能被機體利用,絕大部分合成尿酸,所以喫豆製品可導致血尿酸升高,促使痛風發病。但對於一些豆製品在製作加工過程中,由於添加了水分,並經過浸泡和過濾,嘌呤作爲水溶性物質已經流失較多,像豆腐、豆乾等,爲含嘌呤中等的食物,痛風病人只要是非急性發病期,都可以適量攝取。

海鮮不能喫,啤酒不能喝,難道豆腐也喫不成了嗎?

作爲一名資深痛風患者,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

在很多有關痛風的文章中,都把豆製品列爲痛風患者嚴格限制食用的食品,痛風患者不能喫豆製品的說法也廣爲流傳。

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事實是:不一定。

這種說法可能是因爲大豆是含嘌呤較高的食物,它製成的豆製品也必然含嘌呤量高,從飲食中來的嘌呤很少能被機體利用,絕大部分合成尿酸,所以喫豆製品可導致血尿酸升高,促使痛風發病。

 

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應避免食用豆芽、豆漿、納豆等豆類製品。但對於一些豆製品在製作加工過程中,由於添加了水分,並經過浸泡和過濾,嘌呤作爲水溶性物質已經流失較多,像豆腐、豆乾等,爲含嘌呤中等的食物,痛風病人只要是非急性發病期,都可以適量攝取。

我們以大豆做成豆腐爲例。

大豆100g含27mg嘌呤,500g(1斤)大豆可做成1500—2000g(3—4斤)豆腐,假如在豆腐的製作過程中嘌呤不流失,500g豆腐含34—45mg嘌呤,每人一天喫150—200g豆腐,最多攝入嘌呤13.6—18mg;

衆所周知,在做豆腐的過程中,大豆中的嘌呤部分從水中流失,相當多的嘌呤遺留在豆渣中,豆腐中所剩的嘌呤已不多。每人每天喫150~200g(3~4兩)豆腐,實際從豆腐中攝取的嘌呤最多也不超過10mg。

況且正常人每天平均合成和排出尿酸750mg以上,其中有20%尿酸是來自食源性嘌呤,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有150mg以上的尿酸由喫進食物中的嘌呤合成,所以痛風患者適當喫點豆製品,對血尿酸水平不會有太大影響,害怕喫豆製品誘發痛風更沒有必要。

豆製品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除了有大量優質植物蛋白質外,還含很多維持人體細胞功能的多種維生家、微量元素、礦物質。

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發現豆類尤其是大豆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糖類,即大豆低聚糖。低聚糖是良好的雙歧因子,在小腸內促進雙歧桿菌繁衍。

雙歧桿菌能刺激免疫系統,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還能製造維生素B、維生素K、煙酸及碘等人體必須的物質。並在腸道產生有機酸,促進腸蠕動,助消化,防便祕。

雙歧桿菌還能殺死或抑制有害細菌的繁衍,消除或減少細菌產生的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胺、氨、哚吲及硫化物,從而減少癌症、高血壓等病的發生及對肝、腎的損害。

總之,豆製品是人們食譜中的上等佳品,經常使用,不但能使人體增進健康,體格健壯,精力充沛,還能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癡呆,延緩衰老。

據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已將大豆及其製品列爲健康食品。並預言,21世紀最暢銷的東西將是豆腐,而不是汽車、家電和住房。所以對痛風患者來說,把大豆製品作爲禁物,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