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施行,蘇州正式進入垃圾分類時代。

作爲“園林之城”,蘇州的古典園林享譽中外,遊客一多,垃圾自然也多了起來,那麼面對垃圾分類,園林準備得怎麼樣了?

位於內倉街小新巷的“愛情園”耦園,入口處便能看到垃圾分類宣傳視頻。

園內岔路、拐角處,一對對紫砂造型的垃圾桶別具一格。

爲了提高市民遊客分類意識,近日工作人員特地爲垃圾桶貼上了顯眼標識,主要分爲“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耦園內垃圾桶基本圍繞遊覽路線而設置,垃圾桶造型是特別定製的,與古典園林的特色保持一致。

“園林裏產生的主要是‘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所以目前我們每處設置一對垃圾桶,但是保潔人員將垃圾集中清理到垃圾房時,還是嚴格執行‘四分類’的。”

耦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任蕾說,“此外,我們在園林出入口都擺放了4個垃圾桶,希望給市民遊客提供更多便利。”

耦園以及東園的垃圾,都會被運送到位於東園的垃圾房進行細分,垃圾房也從原來的“粗分類”,變爲了如今的“四分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任蕾介紹,“原本我們景區產生的生活垃圾都由環衛部門清運。如今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後,我們按照蘇州市垃圾分類標準,廚餘垃圾由合作回收企業每天上門回收,可回收物通過網絡平臺預約處理,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通過環衛部門清運。”

與商業區、學校等區域不同,園林、公園還有“專屬垃圾房”——綠化垃圾房。

雖然家中的枯萎花草屬於廚餘垃圾,但景區綠化垃圾產生較多,比如定點清掃的落葉、修剪、掉落後的樹枝、枯萎的花草等,需要被丟進綠化垃圾房,會由綠化養護企業定期清運到綠化垃圾專門回收點。

而大件垃圾、雜物垃圾房,主要堆放大件垃圾、花房園藝栽培產生的一些廢棄物等,這些垃圾同樣會委託專業垃圾清運公司處理。

其實,耦園、東園從前幾年就開始了垃圾分類的探索,只不過從今天開始,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耦園管理處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除了添置新的分類垃圾桶,還專門培訓工作人員,熟悉垃圾分類具體內容和要求。”

任蕾表示“對遊客而言,也需要提高不亂扔垃圾和垃圾分類的意識,改變一直以來垃圾投放的習慣。”

景區垃圾分類,主要是從垃圾產生的源頭上做好分類處置,減輕後續垃圾處理難度,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接下來,耦園管理處還將專門組織由管理人員、保潔人員、安保人員組成的聯合巡視小組,在景區內宣傳引導遊客,按新分類標準正確投放垃圾,勸阻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