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千百年來,中國官本位盛行,許多青年學生都把科舉做官作爲唯一上進的出路,正當老式科舉制度壽終正寢之時,清政府開闢了留學做官的新路子,這無論對鼓勵青年學子出國深造,還是吸引留學生回國做事,都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中國留學生胡宣明,曾因爲美國人已形成的對中國人的歧視和偏見,在美國尋找寄宿時遇到很多麻煩,房東一個個都說:“我們不招待中國人”。

大家好,我們的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頭二十年的清末民初,積貧積弱的清朝與民國爲“師夷長技以制夷”,派出了大量留學生訪歐、訪美、訪日。數量龐大,達到了10萬。這一時期的中國,雖然政局混亂不堪,物質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較差,但這些留學 生大部分選擇了回國。據1937年的《清華同學錄統計》,當時學成歸國的留學生達98%。
一、當時國家給予留學生的待遇遠遠超過國外,一些留學生在即將畢業時,就會接到出任國家政府高級官員或知名大學教授的聘書。學成回國躋身“上層人”之列,這對於在國外只能做二等公民的留學生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嚴復
如翻譯了《天演論》的中國近代著名的啓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嚴復,1877年3月(光緒三年二月)他赴英國學習海軍。1879年6月(光緒五年五月)嚴復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回國後,就被聘爲福州船政學堂後學堂教習(相當於教授)。1880年(光緒六年)嚴復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所屬駕駛學堂“洋文正教習”,後來他又先後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
再比如甲午戰爭中英勇抗敵,以身殉國的北洋海軍將領劉步蟾。1872年畢業於福州船政學堂後的他,出國留學前只是一名普通訓練艦艦長。但當劉步蟾於1875年被福州船政局派到到英、法等國考察學習槍炮、水雷等海軍武器裝備,1876年春回國後,官職得到了提升,被保舉推薦爲都司(正四品)。1877年劉步蟾再赴英國學習海軍,1879年回國後,被李鴻章看中,讓其任職於北洋艦隊,官職再次得到提升,升遊擊(從三品),賞戴花翎,充任“鎮北”號炮艦管帶(艦長)。可見兩次留學讓劉步蟾青雲直上、官運亨通。
當時清政府採取考試給予歸國留學生文憑和官職的辦法,對回國留學生很有吸引力。因爲千百年來,中國官本位盛行,許多青年學生都把科舉做官作爲唯一上進的出路,正當老式科舉制度壽終正寢之時,清政府開闢了留學做官的新路子,這無論對鼓勵青年學子出國深造,還是吸引留學生回國做事,都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到了民國初年,回國留學生進入政界的仍佔多數,據統計1916年北京歸國留學畢業生進入政界的人數佔其總數61.8%。
二、當時發達國家對落後國家種族歧視嚴重,刺激了留學生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自尊心。再加上生活中和學習上的壓力及文化衝突中的某些不適應,造成他們的生理重負,使他們對家庭和祖國非常的依戀,更加深了他們對祖國的向心力。
自1872年大清國首批留美幼童負笈海外開始,“辮子”就成爲清國人身份的象徵符號。在域外人士看來,這象徵着醜陋和野蠻。於是“辮子”成了清國留學生遭受蔑視和挖苦的一個理由。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日本,清國人的“辮子”都被稱爲“豬尾巴”,清國人也相應的被稱爲“豬尾奴”。
梁實秋
到了民國時,中國人雖然剪了辮子,但在國外的待遇也沒好到哪去。梁實秋和聞一多在美國讀書時,一個美國學生在校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爲“The Sphink”的詩歌,內容說中國人的面孔活像獅身人面像,毫無表情,神祕莫測。梁實秋和聞一多讀了這首詩,很是氣憤,覺得是對中國人的歧視和挑釁。於是兩人各寫了一首詩發在校刊上進行了回擊。
當時普通美國家庭常常分出一兩間房間租給外國留學生,有時還提供膳食。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一般都選擇這種方式解決住房問題。中國留學生胡宣明,曾因爲美國人已形成的對中國人的歧視和偏見,在美國尋找寄宿時遇到很多麻煩,房東一個個都說:“我們不招待中國人”。
三、當時留學生大多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救國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回來報效國家自然義不容辭。他們爲中國的近代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詹天佑
比如歸國留學生吳煥如負責鋪設了江西第一條電報線;詹天佑於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魏瀚等人於1883年自行建造了“開濟”號鐵甲快船,載重量2200噸,時速爲15海里,超過清朝以前所造快船。緊接着他們又造出了均爲2400馬力的“寰宇”、“鏡清”兩艘鐵甲快船。中法戰爭後,魏瀚等人又赴英國考察更爲先進的鐵甲快船,並採購了相關材料和配件,經過3年精心製造,終於在1887年底,建成了清朝第一艘鋼甲快船“平遠”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