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经济大萧条正在席卷着美国,失业、破产、倒闭,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民众生活在痛苦、恐惧和绝望中。这是罗斯福总统上任后遇到的最大问题,他推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联系民众。
但对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来说,随着德国在欧洲“锋芒毕露”,他更关心扩军备战和军队的建设问题,并因此与国会的关系搞得很僵,人们预测罗斯福上台,就意味着他下台。然而,罗斯福并没有这样做,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无法接受。

胡佛时期的美军建设,在麦克阿瑟的坚持和努力下,尽管没有实现扩充的目的,但基本的军费开支和军队数量没有减少。如今,新总统上台,麦克阿瑟的去留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被解除职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发展经济,无暇顾及。经济衰退,国家面临崩溃之际,罗斯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施“新政”上。当务之急是改善民生、恢复经济,尽管对麦克阿瑟的观点并不是完全赞同,但远没有达到解除他职务的地步,维持现状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改革之际,需要军队支持。改革一定会触及某些阶层的利益,对付社会动荡,他需要一支支持政府的军队。作为军人的麦克阿瑟,只要不再削减军费保持现状,是能够服从指挥,坚决执行总统命令的,“血洗老兵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更何况,改革也离不开麦克阿瑟。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需要军队对近30万人的建设大军进行管理,麦克阿瑟不仅满口答应,而且把这些失业青年当作“国民后备军”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

这支建设大军在军队的管理下,不仅拥有严格的纪律,而且能够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修建堤坝、公路、植树等施工任务,俨然就是一支有效的“工程部队”,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得到了各界的好评,罗斯福对此也十分满意。
然而,麦克阿瑟可不是“省油的灯”,既然知道军队的重要性,那么扩军备战,加大军队投入依然是他不变的话题,罗斯福对其“不合时宜的过分要求”,也越来越失去耐性。一个考虑主次优先,一个固执己见,谁也不让谁,矛盾越来越大。

1934年,美国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下,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让麦克阿瑟不忿的是,军费却连年下降,军队的建设常常捉襟见肘、非常困难,一些报刊杂志形容美军,是世界上“装备最差的军队”,麦克阿瑟对此十分头疼。
一是,他越来越孤立。自担任参谋长一职,就为保住本就不多的军费四处奔走,不惜与国会撕破脸,好在当时有陆军部长等人支持他,军费没有减免。如今,包括陆军部长等一大批人离任,他与国会的矛盾更加激化,到了孤掌难鸣的地步。

二是,树敌太多,遭到报复。由于麦克阿瑟一贯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国会中有相当一批人看不惯他,总想杀杀他的傲气。当有人提议将全国210个陆军基地关闭195个,并将陆军集中在15个基地内,这一提案得到了多数议员的同意。
麦克阿瑟得知后,大骂这些“短视”的官僚们。在他看来,德国的“蠢蠢欲动”,他们视而不见,国家安全岂能如此儿戏。他不断地写信给国会,申诉不能关闭基地的理由,但还是关掉了其中的50个基地,他也品尝到了“对牛弹琴”的痛苦。

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胡佛时期经济最困难,军费还一直保持在3.04亿美元水平;罗斯福上台后,经济有所恢复,反而要减少9千万美元,这可是要将陆军整垮的节奏。麦克阿瑟眼看着陆军要毁在自己手里,倍感羞辱和愤怒,他爆发了。
这一天,他来到罗斯福的办公室,说明自己要求辞职的理由。两人很快吵了起来,情绪激动的麦克阿瑟,愤怒的说道:“当美国在战争中失败时,一名士兵躺在泥泞里,喉咙被敌人踩着,发出了最后的诅咒,一定是罗斯福,而不是麦克阿瑟”。

罗斯福铁青着脸说:“你不该对总统这样讲话”。麦克阿瑟自知理亏,索性“破罐破摔”,坚持己见。当他离开总统办公室,陪其一起来的陆军部长,兴奋地对他说:“你拯救了陆军!”没有缓过劲的麦克阿瑟,瘫坐在白宫的台阶上。
1935年,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并实行义务兵役制,很快德军扩编为50万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拒绝裁军并拉开了侵略的序曲。这些终于唤醒了美国精英们的忧患意识,对麦克阿瑟的扩军备战不再抵制,加大了对军队的投入。

麦克阿瑟在5年的任期内,一直为陆军的发展极力争取。尽管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总算获得了大额拨款,让他和参谋部成员们欣喜万分,“奶粉来得迟,但转折还是来了”。当然,麦克阿瑟对军队的改革,是他作为参谋长的最大“亮点”。
首先,改组军兵种。陆军机械化是他改革的重点,大刀阔斧地改组骑兵部队,大力发展坦克和战斗车辆,建立了第一支机械化骑兵团;其他部队全部实现摩托化建设。并将陆军各部整编为22个师,组成4个野战集团军,定期组织大规模演习。

其次,建立独立空军。在审理老朋友米切尔“不服从上级罪”的过程中,深受其影响,认为未来的战争,陆地、海洋都需要空军的掩护,所谓的“制空权”。在其离任前,陆军航空兵已拥有各类先进战机2300余架,并在海外建立了空军基地。
随着航空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麦克阿瑟同意成立航空兵总司令部。也就是说,空军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军种,并下设轰炸机、驱逐机、侦察机、攻击机等共75个中队,直接受命于陆军参谋长或海外驻军司令。

更重要的是,对军事学校进行大胆改革,建立系统的军官培训体系。设立指挥与参谋学校,培养尉官一级的军官;恢复陆军军事学院,培养校级军官;加大对母校(西点军校)的投入,并扩大招生规模。这也是二战中,美军迅速壮大的根本。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麦克阿瑟对历来杂乱无章的授勋政策,进行了整合和改革。设立服役优异十字勋章、银星勋章和紫心勋章三级标准,在确认军人的英勇行为和付出牺牲等方面进行细化,激励了军人的斗志,以及对荣誉的尊严感。

麦克阿瑟离任之际,国会对他制定的防务政策,以及在加强国家安全做出的的贡献,授予他一枚服役优异十字勋章。不管怎么说,美国在二战爆发前,之所以能够保持一支不错的军队,麦克阿瑟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尽管他不招人喜欢。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