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嘲笑,如諷刺挖苦一樣,會使人失去自尊,沒有自信。孩子正處於培養自尊和自信的關鍵時期,父母在任何時候都切忌嘲笑自己的孩子。寫到這裏,我想起了桐桐一位幼兒園的同學曉紅的故事。

曉紅是個很有個性的女孩,在她上幼兒園中班時,一次,老師教算術:1+1=2,班裏的同學很快都學會了,曉紅也知道了1+1=2,但不明白爲什麼。

她越想越感覺疑惑,回家後就向媽媽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曉紅媽媽聽了女兒的問題,想到愛迪生小時候也提過類似的疑問,覺得很好笑,就隨口說道:“我們家也要出一個愛迪生了……

曉紅忙問愛迪生是誰,媽媽就給曉紅講了愛迪生的故事,接着她說:“1+1本來就等於2,以後不要問這樣的傻問題了。”最後,媽媽還補了一句:“真是個傻孩子!

從媽媽的表情中,曉紅感到媽媽是在嘲笑自己,地心想,媽媽不喜歡自己問這樣的問題。此後,曉紅再有疑問時,就開始對自己的想法失去自信,再也不敢問類似的問題。

核子因爲年嶺小,缺乏生活和人生經驗,可能會間父母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做一些傻事,說一些好笑的話,提些可笑的要求。對此,父母應理解和接受,而不要嘲笑孩子。

在孩子的這些言行中,或許會隱藏着孩子的獨特天賦,就像上例中的曉紅她可能真如愛迪生一樣富於創造力,但是母親的嘲笑卻可能將一個天才扼殺。

父母的嘲笑會讓孩子感覺沒有受到尊重,讓孩子喪失對自己的信心,繼而喪失繼續探索的勇氣,而出現怯儒、退縮等消極心理,這將對其一生造成不良的影響。有的父母對孩子說話很隨意,或許原本並沒有惡意,但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以爲父母是在嘲笑自己,從而在不自覺中受到傷害。所以,無論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多麼奇特、幼稚,父母都不要去嘲笑孩子,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每一個用詞、語氣和表情。

下面幾個方面,我認爲是父母應該努力做到的:

避免諷刺挖苦孩子

諷刺挖苦是對孩子最嚴重的精神傷害,父母一定要杜絕對孩子的這種傷害。關於諷刺挖苦孩子的問題,我想起了一位讀者媽媽的故事:

這位讀者有個11歲的兒子,讀四年級。他成績較差,又貪玩淘氣,使父母對他的將來很擔憂。

一天,這位媽媽去看望自己生病的母親。她回家後,兒子關切地問起了疼愛自己的姥姥的病情。她地跟兒子講述了姥姥的情況,兒子聽後說:“媽媽,我長大後要當醫生,給姥姥治病。

對兒子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媽媽,原本想挖苦他一番,可這時突然想起了一位教有專家的告誠。於是,她耐住性子對兒子說:“好樣的,兒子,媽媽相信你能行。不過,你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進入大學學習醫學,也才能學到爲姥姥治病的真本事。”

聽了媽媽的話,兒子很認真地點了點頭。此後,他果真開始認真學習了。

對於孩子說出的與自己目前水平相差懸殊的話,或產生的不切實際的夢想,父母絕不要諷刺挖苦孩子,而要對其進行鼓勵,或許孩子就此開始發奮,最終會把夢想變成現實。

教孩子勇敢面對別人的嘲笑

父母除了避免嘲笑自己的孩子外,還要幫助孩子正確面對他人的嘲笑,以免讓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一天,桐桐回家後哭着問我:“爸爸,不是很笨啊?今天老師在班上教跳舞,我怎麼也學不會老師的動作,有個同學就說頭笨豬。”

看着沮喪的桐桐,我很心疼。桐桐的舞路雖然不很出色,可是我不希望地因此受到別人嘲笑的傷害。

平靜了一下情緒,我對桐桐說:“寶貝,豬本來也很聰明,只是人們在養它時,除了讓它喫就是讓它睡,不讓它勞動,所以它オ會變笨的。但是你不同啊,你很早就會唱歌、會整理房間、能自己去上學,還懂禮貌,所以爸爸認爲你是最聰明的孩子。”

聽了我的話,桐桐疑惑地問我:“真的嗎?爸爸,你不覺得我笨啊?”

我鄭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那個同學嘲笑你是不對的,嘲笑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爲。”

桐桐的臉上重新閃現自信的光芒。

面對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嘲笑,父母要設法給孩子積極的肯定,消除他人嘲笑對孩子的消極影響,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跟孩子說話要慎重選擇語言

孩子對成人話語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強,因此父母對孩子說話時要慎重選擇語言,避免隨口說出傷害性的話,以免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陰影。

我去一家醫院看病時,看到一對母子正從病房裏走出來,他們的談話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個約英10歲左右的小病號對媽媽說,他想到外面走走。我聽到,小男孩說話的聲音嘶亞、難聽,估計是咽喉類疾病,或者是感冒了。

這時,男孩的媽媽對他說:“出去走什麼啊?你嗓子還沒好,外面有風,出去後嗓子再嚴重了怎麼辦?你聽,你說話像個笨鴨子一樣難聽。”媽媽說完,自顧自地笑了。

媽媽說話的聲音很大,吸引了病房附近幾個護士和病號都看向男孩。男孩覺得受到了侮辱,他生氣地甩開了媽媽扶着自己的手,把搭在肩上的衣服也扔到了媽媽身上,轉身回病房了。

這位媽媽或許想不到,自己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會傷了孩子的心。

父母要避免隨意拿孩子的弱點開玩笑,避免口無遮攔地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對孩子講話時,一定要慎重選擇語言,照順到孩子的自尊和內心感受。

父母的嘲笑,並不能讓弱小的孩子“知恥而後勇”,相反,這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勇氣。所以,父母要儘量避免這一傷害性的做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