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式武器装备大放异彩。大规模空战开始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陆战则以坦克为主要作战武器,海上则从战列舰时代开始进入航母和潜艇时代。在单兵作战领域,士兵配发的武器也从传统步枪开始向火力更强劲的冲锋枪发展。美国、德国、苏联、英国等国都大量装备了自己研制的冲锋枪,且在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在世界的东方,日军直到二战结束都没能装备自己的冲锋枪,直到快要投降的时候才研发了百式冲锋枪,等到投降了也没有来得起装备。
在二战中不可一世的日军,是什么让它们放弃了火力明显更强的冲锋枪呢?
平心而论,日军在二战期间的军工制造水平并不弱。冲锋枪也并非是多么复杂的工艺,当年苏联的波波沙,工艺水平甚至比轻机枪还要简单。以日本当时的技术水平,自主研发一款冲锋枪还是绰绰有余的。
导致日本当时不装备冲锋枪的一大原因,其实是出在弹药补给上。
我们知道,冲锋枪火力强劲在于其子弹射速快,但这同样意味着巨大的弹药消耗。日军在占领东三省后,同时占据了东北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生产弹药本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将这些弹药运送到前线。日军当年的后勤运输线十分落后,无论是在远东战场还是东南亚战场,日军用来进行运输的方式依然是以骡马化运输为主,这种运输方式很难满足冲锋枪所需的大量弹药,有限的运力还要运送基本的生活物资。
远东战场有各国游击队在敌后对运输线的破坏,太平洋岛屿作战上,也有美军对日军运输船的海空封锁。物资补给问题越来越成为令日军最焦头烂额的事情。在这种状况下,日军在战术上不得不强调轻步兵的渗透作战,这同样让日军的活动区域脱离了后方补给线的范围。而冲锋枪想要投入战场,靠单兵携带弹药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到了战火烧到日本本土之后,日军转入防御阶段,运输补给压力大大减轻,这才将装备冲锋枪的问题提上日程。
但十分可惜的是,日本用最后的力量搞出了3万支百式冲锋枪,但还没有投入战场就成为了美军的战利品。美军完全看不上日军呕心沥血搞出的百式冲锋枪,基本都当作垃圾扔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