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壹汽车热评》在某频道看到了许多教人如何抠尾灯标识的教学视频,尤其是一些买了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奇瑞捷豹路虎、东风英菲尼迪等车型的人,可能是出于某种心理作用,总是会下意识地在买车后马上抠掉这些“扎眼”的标识。不发达就不能刷新对汽车知识普及的认知,许多国人买得起车无论几万块还是几百万块,消费汽车不再是一件难事,但对汽车的认知结构大部分人都是白纸黑字,所以需要完善我们的法规,不仅可以合法化的 DIY也对大众普及了汽车知识,人们对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意识也会被刷新,人们越了解汽车对车企的威胁,当人们不再是那个你随便拿个壳子就能忽悠消费者的人时,车企就必须创新,创造出更好的硬东西来赢得认可。

汽车车尾字母标抠掉违法吗?

《壹汽车热评》在某频道看到了许多教人如何抠尾灯标识的教学视频,尤其是一些买了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奇瑞捷豹路虎、东风英菲尼迪等车型的人,可能是出于某种心理作用,总是会下意识地在买车后马上抠掉这些“扎眼”的标识。

在此我们不谈这些抠掉某些车尾标识的做法是怎样的心态,我们就结合题目来谈一下抠掉车尾标识后,车主会不会遇到一些麻烦?至于抠掉标识会不会有麻烦,小编认为只要车主不动车标、车牌等关键位置,车尾这些字母和文字还是可以抠掉的,一般也不会被交警拦下罚款。但是交警叔叔如果真的比真的你把这些牌子的英文字母抠掉了,那处罚你也是有法可依,所以只是看交警处罚的弹性问题而已。

这是由于按照现有整车标识规定:

汽车改装或维修时,不得对整车标识如车号进行遮盖、遮挡、打磨、挖补、垫片等处理,也不得对凿孔、钻孔等破坏性作业进行处理。

这辆车的识别代码当然是指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比如车牌号,车标,车牌号码等等,至于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奇瑞捷豹路虎这些,交警都费尽了七八个劲去核实,也不如直接查询车牌号来的详细信息。

车辆年检机构

但小编认为,去掉车尾标识还是存在一个较为模糊的灰色区域,即:车辆年检机构。

需要了解的是,汽车年检是相关部门赚取收入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这里部分人群对待车主就像主子看待仆人一样,一切都由他们说了算。这帮人说你抠标识后不能过,那不能过,说你没问题那就没问题,反正他们总能找到一些相关的条框,这样做的目的想必很多车主都知道。

一:汽车文化,虽然国内汽车起源较晚,但对迎头甚至转弯超车没有影响!可以到现在还在“乞丐”的层次。特别是老百姓用车似乎都有一套以“原装”为标杆的说辞,脱离原装就是违法,有安全隐患……我想说企业的生存靠盈利,既然利益至上的企业只能做到(符合质检要求的)成本最大化(符合质量标准的)利润最小化,而且还能迎合消费者荷包的战术性定价,那么指望原装车样样好,样样都好,那是天方夜谭,你只能得到(符合质检要求的)最低标准的成品,即使你知道这些商品哪里有问题想改进都是不合法的(非法的是因为根本没有立法)因此强制性的帮助你节省了脑细胞,不需要研究就可以改进,自然也不能发展!

二:法规,正是由于缺乏针对汽车后市场的法规,导致这一块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各地政策又有很大的不同。如今的中国不同往日,在整车雄壮发展的道路上,后来者市场也要及时跟进,否则何去何从?不发达就不能刷新对汽车知识普及的认知,许多国人买得起车无论几万块还是几百万块,消费汽车不再是一件难事,但对汽车的认知结构大部分人都是白纸黑字,所以需要完善我们的法规,不仅可以合法化的 DIY也对大众普及了汽车知识,人们对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意识也会被刷新,人们越了解汽车对车企的威胁,当人们不再是那个你随便拿个壳子就能忽悠消费者的人时,车企就必须创新,创造出更好的硬东西来赢得认可!

三:国制,因为起点较低,认识和技术都很有限,而且早先几乎被外国企业强占,所以许多国制的建立既不成熟又不完善,甚至处于空白不合理!例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如机动车质量鉴定机构,如机动车所需的汽油、机油、零部件、年检等,过多的行业看似服务于大众,实际上是一条灰色产业链。由谁来监督?哪些制度可以约束他们呢?何处可以维权?市面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假货,汽车油水,零配件,改进型,哪来的?这样还不足以说明监管和体制方面的差距吗?整辆车都是大批量的产品,个别缺陷有问题可以理解,但是要怎么处理比登天还要困难呢?消费者终于又一次顶住了!公司造车>>消费者买单>>自掏腰包加油>>车有问题不给退>>自掏腰包维修>>更换新车>>年检不过关>>自掏腰包进行“专业”维修>>送检尾气不达标>>放心上路>>送检下一年>>废铁处理>>下边详解:

由整车制造不够硬到高指标,造成各种偷工减料,再配上一批批发部的明星直接进入市场,当消费者为之付钱时,小问题修理大价格是常事,大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包括维修、更换配件,改装时总是会有次品围绕着四周,不擦亮眼睛又是个坑,好在你懂得还可以凭本事过关!可检车这关就难了,车好不好不如说黄牛找的好不好,先不说这些单论检验,车不是自己生产的油不是自己造的,你用非日常使用的范围去检验,“不合格”却要车主付钱!相反只要合格,在上路中发生的任何非事故故障是否都是检测站的责任?咱们老百姓买车,用的就是国家的钱养车的感觉,所以也请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提高认识一些问题,尽量完善各种制度。

总结:在社会大环境中,各种问题的突出并非只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因为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才导致市场混乱、不可依。希望真正地了解汽车文化,不仅需要国家对市场的管理,更需要开放的机制,以及法规的支持。使“私人汽车”真正成为私人汽车,让“定制”汽车不再那么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