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曹魏在面對奇襲的時候也是想以防守爲主,調度上非常保守,這也是歷史上諸葛亮沒有駐紮兵馬在漢中能夠傾巢出動的原因,就算曹魏想要釜底抽薪的襲擊漢中,命令只能由曹睿從長安到關中再到上庸,路途太遙遠。三國時期的戰術是出發前提前佈置的,中途的是很少派探子指揮各個方面軍的動向,曹魏的反應就是想要止損從這個想法制定的戰略,所以張郃和司馬懿的調度是諸葛亮已經提前知道的,不會做出改變。

司馬懿爲何從來不進攻蜀漢,我估計司馬懿拿下了漢中也不會考慮來漢中。一來路太遠補給不到長途行軍戰力無法保證,二來諸葛亮的部署不明,司馬懿人馬很少去漢中,萬一有駐守就是送人頭。司馬懿打下了上庸整合關中的軍隊去支援長安是最好的選擇,也是聰明人站在司馬懿的角度會作出的選擇。


還有就是這個時期的司馬懿並無實際的指揮權,打了上庸於情於理也只能回去,就算是要打漢中,也得等曹睿和曹真的指揮,曹真和曹睿在關外,消息到了恐怕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就算司馬懿來攻漢中,諸葛亮也是提前得知消息,還有就是司馬懿肯定考慮到了這些,所以司馬懿打漢中是個不可能事件。


歷史上的司馬懿確實是拿了上庸就回關中整合了人馬再去長安,因爲他是真的沒有權力行軍。而曹魏在面對奇襲的時候也是想以防守爲主,調度上非常保守,這也是歷史上諸葛亮沒有駐紮兵馬在漢中能夠傾巢出動的原因,就算曹魏想要釜底抽薪的襲擊漢中,命令只能由曹睿從長安到關中再到上庸,路途太遙遠。長安到宛需要10天,宛到上庸又得7天,就算按歷史司馬懿行軍8天打下孟達,那麼從出兵到再接到攻擊命令需要,8+7+10+10+7=42天。這還不算中途中轉地耽擱。還有這次的提醒孟達會明確的說了司馬懿回立刻趕到,歷史上孟達開城門纔會遭此大敗,而這次起碼是司馬懿要進行攻堅戰的。


另外這期間的軍情緊急,曹睿不可能命令司馬懿去漢中破釜沉舟,這樣等於拿命來和蜀國搏命,魏國準備不足不會這個時候做出這個選擇,戰爭要和政治相結合。實際上諸葛亮伐涼州並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說白了涼州兵力本來就幾乎沒有,馬謖若不作死,諸葛亮就能有機會拿下涼州。我覺得哪怕十伐中原,也不如一次有效的一伐中原來一戰定三秦。


三國時期的戰術是出發前提前佈置的,中途的是很少派探子指揮各個方面軍的動向,曹魏的反應就是想要止損從這個想法制定的戰略,所以張郃和司馬懿的調度是諸葛亮已經提前知道的,不會做出改變。畢竟這個時候曹睿在長安,曹真的主要目的還是保護長安曹睿,整個魏國的想法是及時止損,從這個戰略來制定的打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