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段時間德國和歐盟與美國的關係並不順暢。雖然歐盟和德國都不可能站到中國一邊,但將明顯加強對華關係,與此同時與舊日盟友美國的距離會變得疏遠一些。

  據德媒5月31日報道,德方希望利用2020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機會來調解中美關係。德方表示:不想看到中美的利益衝突不可調和。



  默克爾實際上已經把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的外交重點放在對華政策上,並將中歐峯會安排在9月13日至15日舉行。屆時,歐盟27個成員國的元首或首腦將在萊比錫同一個非成員國的元首會面,堪稱首創。這表明歐盟和德國或許已經開始佈局“後疫情時代”,釋放3個明確訊號:


  1、調整與中美之間的距離,避免陷入選邊的困境。有媒體認爲,這或將是當今世界秩序的重心和聯盟關係發生了轉換。這次中歐峯會或將定義歐盟和德國的新角色。雖然歐盟和德國都不可能站到中國一邊,但將明顯加強對華關係,與此同時與舊日盟友美國的距離會變得疏遠一些。


  歐盟和德國最擔心的就是美國強迫其選邊站隊,因此要提前佈局。歐盟和德國都不贊同特朗普的“脫鉤”想法,並認爲在全球化和網絡化時代,孤立手段並不能產生任何積極效果。


  2、從歐盟自身利益考慮,將對華合作確定爲主軸。中國是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2019年中歐貿易額突破7000億美元,緊比美歐貿易額少800億美元左右。如此緊密的經貿聯繫,如此之強的互補性,讓中歐成爲命運共同體。


  中歐之間沒有戰略和地緣上的衝突。因此歐盟的包容力比美國強得多。歐盟也需要另一個崛起的大國來制衡美國,這樣更符合歐盟的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


  歐盟不願跟隨瘋狂的特朗普,不願非理性地干涉一個強國的內政並採取愚蠢的對抗手段。德方在5月29日表示:過去的經歷證明,最重要的應該是對華保持溝通與對話。


  美國現在成爲逆全球化的代表,而中歐都鼎力支持全球化進程。特朗普打出“美國優先”的旗號,其實已經讓大西洋兩邊的距離越拉越遠。美國近年來不斷退羣,在氣候變化、伊核問題等方面都令歐盟大失所望。相反,中方的積極作爲讓歐盟看到了希望,雙方能夠攜手反制單邊主義,維護全球經濟和貿易格局的穩定。



  歐盟和德國方面看特朗普到底有多不順眼?當特朗普公報私仇威脅要關閉推特時,德方公開歡迎推特搬到德國,並表示德國已經爲其準備好創業和技術生態系統,能夠幫助這家公司捍衛言論自由!


  3、歐盟和德國都要及時抓住“後疫情時代”的機遇。德國其實已經承認了中國的抗疫成就。據德國媒體報道,大約有400名德國高管、僱員及其親屬被允許在持有特別許可證的情況下返華。5月30日,一架載有約200名乘客的包機從法蘭克福飛抵天津。而第二架包機將於2天后抵達上海。乘客接受爲期14天的隔離後就可以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在中德雙方相互配合下,這是因疫情而採取封閉措施以來,外國人從歐洲返回的首批航班。爲了能夠讓企業從疫情中恢復,德國需要將更多外國僱員運到所屬企業。雙方的高效合作正在解決這個難題。


  德國在華有5200多家活躍的公司,僱員超過100萬。目前,德國方面大約有2000多人表示願意乘飛機返華。這體現了對抗疫成果的信心。而一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巨大市場,自然對德國充滿吸引力。


  不過,美方註定不會允許歐盟置身事外,更不會允許歐盟實行“等距外交”。


  最近一段時間德國和歐盟與美國的關係並不順暢。俄媒在5月30日報道稱,默克爾甚至與特朗普因此而在電話裏激烈爭吵。接着,默克爾拒絕6月份前往美國戴維營參加G7峯會,德方還明確點出是因爲美國並未能夠完全遏制住疫情。


  而美方的反應堪稱低調的激烈。特朗普在5月底宣佈,原定於6月的G7峯會繼續推遲,初步定在9月。他還放話準備邀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和韓國參加。能夠確定的是,這次峯會最重要的一個討論焦點恐怕就是對華問題。



  歐盟與德國的明智調整,遇上特朗普的一意孤行,很可能會產生碰撞。而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將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無論如何,連德國都呼籲要承認中國在國際社會佔有一席之位的時候,變局已經拉開帷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