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申請獲受理,兩個月即火速過會,寒武紀的科創板歷程顯得格外順利。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發佈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寒武紀首發上市獲得通過。其保薦券商爲中信證券,此次IPO擬融資金額爲28.01億元。

作爲國內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首個龍頭企業,無論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還是公司本身的傳奇經歷,都讓寒武紀每一步的發展備受矚目。寒武紀的董事長陳天石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出生於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歲,已經帶領寒武紀踏上IPO之路。

不過,對於超資金投入的芯片行業來說,成長期企業通常難以盈利。2017-2019年,寒武紀合計虧損超過16億元,三年研發費用也節節攀升。在大客戶華爲海思“自謀出路”之後,寒武紀2020年的業績情況仍不容樂觀。

小小一塊芯片,引無數企業競折腰。在寒武紀成功過會後,科創板市場上的芯片概念股已達到十家。無論是被譽爲“中國第一大硅晶圓廠”的滬硅產業,還是號稱具有“絕對核心技術”的中微公司,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爲奪目的企業。在寒武紀之外,中芯電子的科創板申請也於近期獲得受理,科創板的“芯”企業有望不斷增加。

寒武紀火速過會

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發佈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寒武紀與路德環境兩家企業科創板首發上市均獲得通過。

在最後一道關卡,上市委會議主要向寒武紀提出三個問詢問題,包括對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的定位及可持續性、如何維持核心技術人員穩定性和持續研發能力、是否存在長期無法實現盈利的風險等。

此次前往科創板IPO,寒武紀選擇的保薦券商爲中信證券,擬融資金額爲28.01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後,資金將分別投向新一代雲端訓練芯片及系統、新一代雲端推理芯片及系統、新一代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補充流動資金4個項目,分別擬投入募資金額7億元、6億元、6億元、9億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科創板市場已有45家企業成功上會,其中寒武紀系受理後最快上會企業。與其他成功過會的科創板企業相比,寒武紀此次僅經歷兩輪問詢即獲得通關,顯得十分幸運。不過,透視寒武紀的兩份“答卷”來看,合計超過300頁的回覆量同樣殊爲不易。

作爲行業內知名度頗高的AI芯片公司,寒武紀的客戶來源自然令市場關注。在上交所的兩輪問詢之下,寒武紀此前猶抱琵琶的“公司A”也浮出水面。

招股書顯示,“公司A”爲寒武紀2017年和2018年分別貢獻了98.34%、97.63%的營收。至2019年,其貢獻佔比迅速滑落至14.34%。在問詢回覆中,寒武紀明確了“公司A”即爲華爲海思。由於華爲海思自主研發芯片處理器架構,除已達成的合作外,華爲未再繼續採購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

在回覆中,寒武紀表示,其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可以替代華爲的客戶,且未來華爲繼續大量採購公司產品的可能性較小,預計2020年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收入仍將下滑。

大客戶就此成爲對手,這令市場一度對寒武紀的IPO之路充滿憂慮。在寒武紀成功過會後,其還將經受市場和投資者的共同檢驗。

天才少年闖出AI芯片新天地

無論是創始人的少年天才路,到公司本身的傳奇經歷,都讓寒武紀每一步的發展備受矚目。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爲陳天石,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出生於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歲,已經帶領寒武紀踏上IPO之路。2010年7月-2019年9月,陳天石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從助理研究員做到博士生導師,期間辦理離崗創業,因此寒武紀也被認爲是中科院系的AI獨角獸公司。

對於寒武紀來說,其將自己定位爲“全球智能芯片領域的先行者”。寒武紀聚焦雲邊端一體的智能新生態,致力打造各類智能雲服務器、智能邊緣設備、智能終端的核心處理器芯片,讓機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務人類。

在招股書中,寒武紀將其主營業務描述爲:應用於各類雲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爲客戶提供豐富的芯片產品與系統軟件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 IP、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件平臺。

實際上,寒武紀的創始人是陳天石及其兄長陳雲霽,二人均在少年時即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並輕鬆進入計算所碩博連讀。在博士期間,陳雲霽的研究方向是芯片,陳天石則是人工智能,寒武紀AI芯片的主營業務即在兩名天才少年的一拍即合中誕生。

2016年3月,陳雲霽、陳天石合夥創立了寒武紀,寒武紀之名也正意味着人工智能即將迎來大爆發時代。在成立不久後,寒武紀即研發出全球首個能夠“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改變了中國芯片領域長期空白落後的歷史。不過,陳雲霽選擇繼續深入研究工作,陳天石則一心撲在寒武紀上,擔任CEO。在招股書中,陳雲霽的身影已經淡出。

陳天石曾提出,下一個時代將是5G+AI的時代,二者相輔相成。其中,5G爲AI提供隨需而變的網絡,幫助實現在整個AI架構上把邊緣利用起來的可能,帶動從端到端、全面的智能升級;AI讓5G變得更加智慧,在部署規劃、運行維護等方面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連續三年虧損超16億元

在陳天石的帶領下,近年來寒武紀獲得了多輪融資,在資本寒冬下熱度仍然不減。

2017年8月,寒武紀曾宣佈完成1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聯想創投、阿里巴巴創投等。2018年6月,寒武紀又宣佈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國新啓迪、國投創業、國新資本聯合領投,B輪融資後整體估值達25億美元。在遞交科創板申請之前,寒武紀曆經6輪融資,估值超過200億元。

在第二輪問詢中,中信證券選取兆易創新、卓勝微、聖邦股份、匯頂科技、瀾起科技、樂鑫科技、景嘉微等7家上市公司作爲估值可比公司,給予寒武紀32-38倍市銷率的估值區間。基於寒武紀2020年收入的預測,中信證券最終對其估值進行計算的結果爲192億元-342億元。

在高估值的背後,近年來寒武紀營業收入增長速度較快。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寒武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但淨利潤卻處於連年虧損狀態,分別爲-3.81億元、-4104.65萬元、-11.79億元,3年連續虧損超過16億元。寒武紀表示,其波動主要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研發費用的影響。

的確,芯片行業對資金投入要求相當高,屬於超資金投入行業。2017-2019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986.19萬元、2.4億元和5.43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爲380.73%、205.18%和122.32%。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寒武紀研發人員共680人,佔員工總數比例達79.25%。

在公司發展的上升期,寒武紀的虧損狀況在今年一季度仍未能扭轉,實現淨利潤約爲-1.08億元,同比下滑2270.65%。在招股書中,寒武紀坦言稱,2020年其從華爲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收入及2020年上半年預計收入同比下降,因研發投入增加導致2020年一季度虧損及2020年上半年預計虧損同比增加。

的確,招股書顯示,2020年1-3月,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爲316.1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6.56%,主要原因則系從華爲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來自第一大客戶的訂單大幅回落,對寒武紀來說的確影響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核心技術人員梁軍曾就職於華爲、華爲海思,是從業近20年的芯片架構專家,曾作爲主架構師完成了多款高端複雜SoC芯片的架構設計,累計量產芯片超億顆。2017年起爲寒武紀服務,現任寒武紀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

科創板芯片行業連添新兵

小小一塊芯片,引無數企業競折腰。在寒武紀成功過會後,科創板市場上的芯片概念股已達到十家。無論是被譽爲“中國第一大硅晶圓廠”的滬硅產業,還是號稱具有“絕對核心技術”的中微公司,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爲奪目的企業。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芯片設計錯過了服務器、電腦的大時代,勉強抓住智能手機的浪潮。但總體上,芯片設計還是很落後於國際主流廠商。想要在現有的芯片設計全球競爭格局中實現突破難度很大,只能另闢蹊徑在下一個科技浪潮中實現芯片設計的突破,而下一個科技浪潮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與電腦、手機中的不同,AI芯片定製化需求高、更新速度快,單顆芯片需求量不及電腦CPU規模,面對這種新趨勢,傳統芯片設計巨頭來不及反應,這給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留出機會。國內有巨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有反應靈敏服務意識強的半導體產業公司、有大量低成本的芯片設計工程師,這三點決定國內芯片設計在人工智能時代將有所作爲。

近期,美國封鎖華爲芯片的消息不斷刷屏,這也讓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寒武紀成功過會之際,昨日中芯國際也同樣迴歸科創板市場,並遞交了900+頁的招股書。此次中芯國際計劃募資200億元,超過中國通號首發募資105億,市場報以高度期待。

此前,華泰證券機械設備團隊曾發佈研報稱,2020年將成爲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轉機之年,行業有望實現較快成長。尤其是全球 5G 產業的高速發展,將對半導體及設備需求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5G 技術的核心在於芯片,無論是基站還是移動手機,都與之息息相關。

在芯片需求持續上升、國產化投資加快、國家戰略支持的大背景下,中國大陸本土半導體制造企業的崛起有望帶動一批本土優秀企業共同成長,國產設備有望藉助大陸晶圓產線的密集投資而實現滲透率提升,迎來最好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