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遷西縣板栗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張成山對於板栗產業發展格外熟悉,他介紹,目前,“遷西板栗“系列產品已打入200多個國內城市,建立了1000多家直銷店、連鎖店,建成全國統一標準規範的“遷西板栗慄蘑直營店”79家,形成了年銷售4萬噸的穩定的內銷網絡。今年,遷西縣又出臺了《遷西板栗產業集羣示範建設方案》,鞏固遷西作爲全國板栗產業的優質板栗生產中心、加工倉儲中心、技術研發推廣中心、文化引領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的地位。

遷西板栗:“東方珍珠”從大山走向世界

□記者 劉琿 張曉悅 通訊員 郭振暢 付文昊 顧大鵬

“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門前高喊灌香糖。”詩中的“灌香糖”指的就是糖炒遷西板栗,剝去褐色外皮,露出金黃果肉,喫進嘴裏,直甜到心裏。

環境最佳、品質最優、技術最強、出口最早、市場最廣、品牌最響、鏈條最長、效益最好,8個“遷西板栗”之最,讓板栗產業成爲遷西縣當仁不讓的縣域特色經濟,2019年,遷西板栗產業產值超24億元。

“算下來,遷西人均佔有板栗樹100多棵,全縣40萬人中以板栗爲生的農民有20萬人,慄農因慄人均收入4000多元。”說起這些爛熟於胸的數字,遷西縣板栗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張成山很自豪。當地人曾經用以果腹和維持生計的小板慄,成就了這一獨具特色、優勢鮮明、動力十足的產業,燕山深處“東方珍珠”走向世界的路越來越寬廣。

品質獨特的遷西板栗。

小栗子故事源遠流長

喫一口遷西的炒栗子,口感細膩,香甜糯兼備,餘香滿口,回味無窮。遷西板栗有“東方珍珠”和“紫玉”之美稱,果實鮮豔有光澤,果仁呈米黃色,易剝、不粘內皮,特別適合炒食。

早在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灤河北岸西寨人就“漁獵於灤河岸邊,採榛慄爲食”。戰國時遷西地區就已大面積栽培板栗,並以慄富足。明代實施移民墾荒屯田政策後,板栗生產快速發展,現在遷西境內許多明代慄樹仍能結果。近現代,遷西板栗更是成爲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遷西是唐山市內唯一的純山區縣,這裏的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組成,具有疏鬆易風化的特點,富含鉀、鈉、鋁、磷、鎂、鐵、鈣、硅、錳等營養元素。這種片麻岩風化而成的砂質淋溶褐土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5.6~7之間,呈中性和微酸性反應,通氣透水性好,爲板栗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種質資源、立地條件、氣候等多重因素,共同造就了遷西板栗獨特的品質。

遷西的“百年慄林”。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任接着一任幹”,新中國成立以後,遷西十分重視板栗標準化生產,遷西板栗逐漸走上了產業化的良性循環軌道。

“我們的‘圍山轉’並不長,也就是繞地球一圈半吧!”今年68歲的劉寶華望着漫山遍野的慄樹,笑呵呵地說。從1993年起,時任遷西縣林業局局長的他就用雙腳丈量了縣內158畝山場,在農民摸索的“水平溝”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山頂青松帶帽、山間板栗纏腰、山腳瓜果梨桃”的“圍山轉”人工造林新模式:在25度以下的緩坡依山就勢,在高程3—4米的等高線上開挖一道道寬、深各1米的環山水平溝,再將熟土回填,平整成2米寬、外高裏低的水平畦面,外沿築起高、寬各30公分的塄沿,形成外噘嘴裏兜水的環山水平梯田。“圍山轉”提高了土壤肥力和保土蓄水能力,增加了透光量,能大大提高板栗的成活率,促進板栗生長。由於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圍山轉”工程造林模式多次受到林業部等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在全國推廣並獲唐山市科技興市市長特別獎一等獎。

慄樹是種上了,可是如果不加管理,得等20年才能結果。爲了讓農民早日收效,劉寶華和果樹專家們走村入戶,講解人工嫁接新技術,從磨刀子到插碼子再到綁碼子。科學化管理下來,四五年就結了果。縣鄉幹部及時制定政策,把種植慄樹作爲全縣治窮致富的翻身仗來動員部署。劉寶華回憶說,“一個板栗一個蛋,一隻慄蓬一碗麪,一袋板栗一臺彩電”是當時走家串戶宣傳最多的一句話。嚐到了甜頭,過去沒人瞧得上的荒山野坡開始被搶着承包,人均種樹達百棵以上。

小栗子延展大鏈條

初秋時節,從水流潺潺的灤河畔,到燕山的濃陰下,一串串慄蓬張開了“笑臉”,微風掠過,紛紛掉落,承載着的是慄農的喜悅和希望。

“加入合作社後,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和有機肥料,板栗收購價格比附近每斤還高出兩元,一年能增收2萬多塊錢。”喜峯口板栗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劉國紅爲記者計算了一筆賬。成立於2006年的喜峯口板栗專業合作社,是全國第一家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農戶3萬餘人,用現在時髦的話說,算是“衆籌”。

近年來,遷西縣不斷健全“板栗龍頭企業+板栗專業合作社+板栗基地+慄農”的組織體系。目前,全縣已建成萬畝板栗標準示範園區3 個、千畝板栗標準示範園區20個、板栗專業村320個、板栗農6 萬戶20萬人,在全縣形成了板栗基地建設品種化、生產技術規範化、生產過程無害化、採收儲藏科學化的標準化生產格局和輻射帶動網絡。全縣板栗栽培面積達到75萬畝、5000萬株,常年產量8 萬噸,已成爲京東板栗的核心產區和全國最大的板栗基地。

遷西縣板栗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張成山對於板栗產業發展格外熟悉,他介紹,目前,“遷西板栗“系列產品已打入200多個國內城市,建立了1000多家直銷店、連鎖店,建成全國統一標準規範的“遷西板栗慄蘑直營店”79家,形成了年銷售4萬噸的穩定的內銷網絡。同時,遷西板栗系列產品已打入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年外銷鮮板栗1萬噸、板栗仁1萬噸、深加工板栗產品1.5萬噸,受到越來越多外國消費者的認可。2019年,全縣鮮板栗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20元/公斤。

“板栗不愁賣,每年慄花剛開,果子就被訂購一空。”張成山說,但每年生板栗的銷售時間畢竟只有短短一季,依靠延伸產業鏈,才能提高附加值。

慄樹渾身都是寶,以慄花爲例,遷西縣板栗產業研發中心聯合瀋陽藥科大學、化妝品公司等,以慄花爲原料,調試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板栗香水、花露水等,這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例,從此慄花香飄四季;利用慄花內黃酮類化合物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藥理作用,研發的從慄花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的技術,滿足了食品、醫藥、畜牧養殖等領域對這一化合物的需求,目前,可年產總黃酮產品200噸;慄花的應用還激活了板栗疏雄增產技術,在雄花盛花期及時採摘,能減少營養消耗促進板栗增產,每畝慄園可採摘200公斤雄花,慄花增收1200元,板栗增收1000元,相當於把慄園收入翻了一番!

遷西縣板栗研發中心引導合作社、龍頭企業研發新品種、推廣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在板栗(慄蘑)深加工方面,除傳統的糖炒板栗外,開發出了充氮小包裝板栗仁、冷凍保鮮板栗仁、板栗罐頭、慄粉、慄糕、板栗月餅等初級加工產品20餘種,以及板栗露飲料、板栗粥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近3年,遷西累計投入科研專項資金1000多萬元,研發出板栗保健酒、慄花面膜、慄蓬茶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延伸產品,推動了板栗剩餘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

板栗深加工生產線。

板栗露飲料生產線。

小栗子未來大有可爲

小板慄闖世界的路越來越寬廣。“我們的板栗系列食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地,出口產品也由原品逐步向精深加工品轉變。”金地甘慄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景軍告訴記者,跨境電商開通後,在“地球村”交易將像“淘寶”一樣輕鬆。

近年來,遷西縣藉助舉辦中國遷西慄花節、板栗節和參加中國農產品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推介“遷西板栗”品牌,“遷西板栗”在國內外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2007年 6月,“遷西板栗“作爲全國板栗行業唯一代表參加了世界地理標示大會;2008年3月,“遷西板栗”順利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成爲全國板栗行業唯一的一枚地理標誌馳名商標; 2009年11月,在第三屆中國商標節上,“遷西板栗”被評定“最具市場竟爭力的地理標誌商標” ; 2011年,“遷西板栗”被第四屆中國商標節組委會評選“消費者最喜愛的綠色商標”; 2017年,“遷西板栗”被評爲“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遷西板栗”品牌價值已達到24.09億元。

在遷西,板栗早已超越了食用的內涵而成爲一種文化,不僅能喫,還能住、能玩、能製作手伴禮品,在勤勞智慧的遷西人手中,板栗的產業鏈條還在不斷延伸。

來到被譽爲“中國板栗第一村”的遷西漢兒莊鄉楊家峪村,被滿眼的慄樹震驚,村內100—200年生大慄樹隨處可見,300—500年的老慄樹至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這裏家家戶戶種板栗,不僅數量多,品質也是最優的,早在1910年就出口日本,是中國出口的第一船板慄,有百年以上出口歷史。

遊客體驗“撿栗子”。

一望無際的慄林。

而就在楊家峪鬱鬱蔥蔥的慄樹間,12幢樹屋掩映其中,住在百年慄樹上,伸手可摘慄花,夜晚可觀星辰;樹下走獨一無二的“栗子路”,品香氣四溢的以栗子、慄蘑爲原料的的農家美食,跟“古慄爸爸”一起在慄鄉體驗“以慄爲食、擇樹建屋”的有巢氏生活。這裏,就是被很多有着鄉村情懷和田園夢想的人喜歡的歸巢部落。“最美森林民宿”全國僅有五家,而歸巢部落是北方唯一一處,其獨特的體驗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和親子家庭的追捧。

這裏的當家人賈春雷就是楊家峪村人,對於慄鄉的熱土有着深厚的感情。“親眼看到父輩的努力,讓遷西板栗譽滿天下,我們更要努力,讓板栗事業在我們這輩人手中發展壯大!”賈春雷通過對地域文化和板栗產業要素的挖掘與融合,提煉出個性化IP,不斷開發出豐富的文創活動產品和內容;和專業平臺機構合作,開發針對不同人羣的親子教育、科普研學的體驗產品。

以板栗產業爲核心,打造全國特色農業和休閒農業知名強縣,這也是遷西縣在板栗產業發展上提出的新目標。今年,遷西縣又出臺了《遷西板栗產業集羣示範建設方案》,鞏固遷西作爲全國板栗產業的優質板栗生產中心、加工倉儲中心、技術研發推廣中心、文化引領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的地位。預計到2025年,實現板栗常年產量10萬噸,板栗產業綜合產值30億元,慄農人均板栗年純收入5000元以上。到2030年,實現板栗常年產量達到12萬噸,板栗產業綜合產值突破45億元,慄農人均板栗年純收入8000元。

(照片由遷西縣宣傳部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