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该不该和朋友做同事?”

我第一反应就是:提出这话题的人,怕是没有过引狼入室的经历吧。

和朋友做同事,不同部门的可以,要是同部门有利益纠纷的,就是一场宫心计。

我在大四实习的时候,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去投同一家公司的简历,因为我们能力差不多,志趣也相当,想着在一起方便照顾。面试过程很顺利,我们都进入了实习岗。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确实能互帮互助,因为我领悟能力比较差,她还经常在下班后给我讲解业务上的知识。

但就在三个月实习期准备结束的时候,领导和我们说:

“你们俩表现都很好,我向公司申请了内推的机会,但名额只有一个,所以延长一个月的实习期,作为对你们的考核。”

当时我听了既又欣喜又难过,很明显不管选谁,另一位心里肯定不舒坦。

果然,朋友对我就慢慢冷淡下来,从前我们是一起讨论、一起做策划、一起加班,但她后来就开始背着我做很多准备工作。

她和领导沟通项目,专门避开我在的时间,等看到我来了,什么也不说,当没事发生一样。

甚至有一次在合作的项目里,她争着站出来抢“大功劳”,而领导看在她平时非常积极主动的份上,给她的内推评价打了高分。

我并不埋怨她做的这些事,毕竟职场就是利益场,为了自己的前途积极争取并没有错。

只是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职场生存法则: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真的太对了,牵扯上利益,再纯粹的感情也会被污染。02

其实不止是和朋友做同事很危险,和同事做朋友也一样。

记得前段时间看过的一部热播剧《小欢喜》,里面的女主角童文洁就把下属小金当成了朋友。

两人以姐妹相称,童文洁很照顾她,工作上帮助她,年终奖也帮她争取最高等级的。

但童文洁对另一位同事珍妮有意见,竟毫不掩饰地就在小金面前表露出来,结果小金利用两人的矛盾,在童文洁为儿子读高三的事请假奔波的那几天,勾搭上司顶替了她的位置。

这样的事情在职场上并不少见,很多你觉得可以推心置腹的同事,一转眼就把你的秘密报告给你的对手和领导了。

看着小金趾高气昂的样子,你气不气?

职场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同事间关系不能走得太近,最好的同事关系,就应当是保持距离,共同合作,各自成长,切勿交浅言深。

就像靳东在《我的前半生》里对罗子君说过的一句话:你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惊喜。

03

但是,对于同事,我们就要视为洪水猛兽吗?

当然不是,职场中也同样有真朋友存在,同事间也能有真友谊,我们不能因为职场是利益场,就否定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进入职场,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真诚地去对待他人,如果找到三观一致、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事,我们多交一个又何乐而不为?

至于能不能换来别人的真心,那就另当别论。

在职场上能和同事融洽相处,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点小建议,提高你的段位,帮你处理好与一个人的多层关系,既能与投缘的同事成为朋友,也能保持一定距离的观感。

(1) 有限暴露,不能交底

同事间和谐相处,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过度亲密,就会干扰工作。比如很多私交比较好的同事会有一个毛病,喜欢打听对方的工资。

但这件事除了满足好奇心,对个人的职场发展真没什么帮助。

如果你比对方高,对方不高兴了,觉得老板偏心,难保以后不会疏远你;如果对方比你高,那更难受了,本来工资就少,原来你是最少,老板如此黑心,哪还有心思放在工作上。

所以平时和同事唠嗑唠嗑可以,千万别涉及到利益的事,迟早会闹掰。

(2) 公事和私人情感分割

和同事之间闲聊,可以多聊聊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何改进会更好一些。

但是你在讲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你的私人情感带入进去,因为你一旦表达出来了,很可能就会成为将来别人说你坏话的把柄。

就像童文洁,她心里有气,可以回家和老公说,但偏偏性子太直和小金说,而小金恰恰又是她的下属,和她有最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遭遇职场滑铁卢也是意料之中。

(3) 不要八卦、不要泄密

我们讨厌那些职场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折手段,但同时也要警惕,自己也千万不要成为小人。

如果同事愿意把我们当朋友,做起事来真的会事半功倍,毕竟职场上你不可能孤军作战,总归是需要友军的。

和同事关系比较好,难免会得知对方一些私人事情,这时候我们就要尽量做到为对方保守秘密,因为八卦的力量,真的是杀伤力十足。

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总说职场如战场,职场虽然没有可怕到步步惊心,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彼此之间还是附带了竞争关系,我们很难做到像学生时代那样完全无争。

所以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职场上牵扯的利益太多了,你还是专心赚钱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