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理想前仆后继,谱写了一幅壮丽的史诗。忠义作为自古以来就不断被推崇的价值观,三国时期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忠义之士,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在三国时期那些宁死不降,用生命贯彻忠义二字的五名猛将。


习珍

此人虽不起眼,但却是在刘备还未发迹时就忠心耿耿跟随左右,后来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襄之地,便被任命为零陵县北部都尉,加封裨将军。220年,孙吴吕蒙偷袭关羽得手后,荆州各地尽皆投降孙吴,只剩下习珍率领零陵军民数百人深入山中继续抵抗。期间孙权还曾派人劝降习珍,但习珍却说:“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抵抗月余,终究粮、矢耗尽,留下“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这句话后,仗剑自裁。


张任

张任出生贫寒,但自年少就任侠忠义,因而受到入川的刘璋所赏识。赤壁之战后,刘备假意攻打张鲁,实则打算吞并巴蜀,一路进逼下,刘璋派张任等人阻挡刘备,不料李严率部投降刘备,张任只好护着刘璋之子刘循退守雒城,最终战败被俘。刘备得知张任的勇武,不忍杀他,打算将他收为己用,张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于是被杀,刘备为之扼腕叹息。


傅肜

傅彤为刘备帐下亲军将领,一直很得刘备信任,刘备称帝后起兵伐吴,傅彤为别督负责刘备安全。夷陵之战中陆逊打得刘备狼狈逃窜,正是傅彤率部拼死护卫,才让刘备逃出升天。东吴将领希望傅彤能够投降,傅彤却不闻不问,力战而亡,后世有诗赞曰:“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


庞德

庞德年少时便是郡吏,后来在平定羌、氐之乱中数次立下战功,受封校尉。在讨伐关羽的樊城之战中还一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所忌惮,因其常骑白马,被唤为“白马将军”,其勇武可以和关羽一较高下,若非天降暴雨,魏军尽皆投降,庞德也未必会被俘虏。被俘后,面对关羽开出的高官厚禄,庞德面斥关羽:“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关羽怒而将其斩首。


充满着阴谋诡计的三国中,正是因为这样一批人的存在,这段历史才增添了几分色彩,他们也因为忠义而被后世格外推崇。时过境迁,忠之一字的含义发生了巨大变化,更突显出了他们身上难得的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