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逾百家公募年內調研超8100次 科技和醫藥板塊受青睞 )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調研活動較往年更加積極。《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最新數據統計發現,截至5月底,今年共有超百家公募基金進行了逾8100次調研,去年同期僅爲4000多次。在調研對象上,公募基金對科技、醫藥兩大行業最爲青睞。

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過程中,多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科技股和醫藥股仍是主旋律,尤其是以科技爲主線的相關產業,具備長線投資價值。

今年公募調研逾8100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多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公募基金保持較高的調研熱情,合計超過百家基金公司進行了逾8100次調研,其中包括資產管理規模排名靠前的內資公募和部分外資公募。從年內調研次數來看,銀華基金、華夏基金、東方基金、工銀瑞信、博時基金、國泰基金、廣發基金、安信基金等排名靠前。

《證券日報》記者對相關數據進一步梳理後發現,公募基金今年的調研熱情非同以往。去年同期近百家公募基金的調研次數爲4000次左右,今年調研次數足足增長1倍多,且參與調研的基金公司數量也有所增多。

泰達宏利成長基金經理周琦凱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股市整體漲幅較高,呈現較好的賺錢效應。市場整體流動性也更加寬裕,機構投資者有更強動力去尋找投資機會。

“我們一直是對外調研次數比較多的。”華夏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疫情期間,雖然不能進行實地調研,但也會通過視頻會議、電話會議等形式,與相關上市公司保持溝通。隨着疫情緩解,很多投研人員近期已開始實地調研。

另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華夏基金合計進行近400次調研,排名靠前。從調研的對象來看,涵蓋通訊、醫療、銀行、消費、鋼鐵、水泥等板塊。

調研排名靠前的還有銀華基金。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銀華基金調研次數逾540次。被調研對象有海康威視、邁瑞醫療、長陽科技、海爾生物、良品鋪子、西麥食品等公司,分屬醫藥、新能源、科技、大消費等行業。

恆天明澤分析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年內公募基金調研熱情較高,主要緣於新基金髮行數量、份額呈“井噴”式增長,公募基金產品需要更多優質標的進行投資,相應的調研活動也會成倍增長。此外,當前A股指數仍在3000點以下,整體處於低估值區域,經過疫情考驗後,A股配置價值更爲突出,這也驅使更多資金進入A股市場,尋找優質上市公司。

科技、醫藥受青睞

多隻個股調研次數居前

《證券日報》記者對相關數據統計後發現,在公募基金調研的上市公司中,基本涵蓋所有板塊,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尤其是對科技、醫藥兩大板塊表現出較高的興趣和關注度。

數據顯示,國農科技、深天馬A、TCL科技、國際醫學、雲南白藥、神州信息、貝瑞基因、普洛藥業、華東醫藥等多隻科技股和醫藥股,被衆多公募基金青睞,居今年以來調研次數的前列。

“從中期來看,科技領域的數據中心、光通訊、雲計算、存儲等都會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另外,半導體產業鏈也是最值得深入瞭解和持續思考的方向。”銀華同力精選擬任基金經理劉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策略投資的關注點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思考的是分化和震盪後可能產生的機會。

周琦凱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今年進行了大量的產業調研。中期來看,看好新基建和5G應用的投資機會,投資策略在於通過頻繁的產業鏈調研來精選個股。受益於復工復產的相關行業,如航空、酒店、影院等,景氣度有所提升,將帶來一定機會。前期市場預期較高的消費、醫藥等行業,或面臨業績證僞的壓力。

恆天明澤相關人士表示,科技和醫藥板塊最被青睞,主要是由於從去年開始的科技行情目前到了“去僞存真”階段,機構需要通過調研方式,發現真科技,剔除概念炒作;同時,科技板塊經過去年大幅上漲後,整體估值有所上升,需要回歸價值,迴歸公司本身的科技含量。醫藥板塊今年以來凸顯防禦屬性,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醫療板塊資金淨買入跡象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