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上天了!

嗶哩嗶哩(BILI US)6 月 1 日宣佈,計劃今年 6 月下旬發射一顆名爲 "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 的遙感衛星,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於 B 站科普。

這顆衛星是 B 站在兒童節送給所有擁有好奇之心的人一份特別禮物,鼓勵人們永葆童心,保持好奇,不斷探索更大的世界。

目前 "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 官方賬號已正式在 B 站上線,6 月下旬將對衛星發射全過程進行獨家直播。截至發稿之前,嗶哩嗶哩視頻衛星上傳的宣傳片《B 站的兒童節禮物》播放量已經超過 56.6 萬。

小破站這次名副其實的上天了。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截至 2020 年 6 月 1 日)

小破站 " 燃起來了 "?!

早在衛星 " 上天 " 之前,嗶哩嗶哩的股價就早已 "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

據統計,自 12 月 31 日晚 B 站成功舉辦《二零一九最美的夜》新年晚會之後,股價就一路從當晚的 US$18.62 飆升,截至 5 月 29 日收盤,股價已經累計收漲 74%,明顯跑贏大盤。(詳見下圖,白色線 vs 紫色線)

智氪研究院

顯然,小破站已經 " 燃起來了 ",就像一架直升飛機。究其背後的原因,跨年晚會縱然功不可沒,但也只是點燃者," 驚喜連連 " 纔是不斷推升市場信心的 " 油箱 "。

事實上,自去年年末開始,B 站就一直不停的創造着驚喜。先是以 8 億買下《英雄聯盟》S 賽事 3 年獨家直播權,後又以 5,000 萬簽下 " 直播一姐 " 馮提莫。終於在與各大王牌衛視競爭的跨年晚會上,不落俗套的成功出圈。

進入 2020 年,疫情突襲又給 B 站添了一把柴,戶外活動受限讓用戶被迫困於家中,遊戲、直播、短視頻等娛樂方式借勢飛昇,移動互聯網流量暴漲。B 站用戶規模也達到新高,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 B 站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 1.72 億,同比增長 70%,增速遠高於過去兩年的任何一個季度。

4 月,B 站又獲得索尼 4 億美元戰略投資,進一步加深自己在 ACGN 領域的護城河。

緊接着 5 月份,又憑藉《後浪》掀起全網討論熱情。智氪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5 日下午 13:00,微博熱門話題 # 獻給年輕一代的演講 # 閱讀量達到 4.1 億。

通過《後浪》,B 站成功地向用戶展示了自己 " 年輕人的聚集地 " 這一標籤。此後,又通過畢業季獻禮 MV《入海》再次夯實這一身份。

至此,小破站的破圈路達到第二個小高潮,B 站已經從一個二次元社區變成了年輕人社區,同時還有輻射 " 前浪 " 的能力。

儘管截至目前,B 站第二季度的表現如何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接連不斷的 " 出圈 " 和 " 驚喜 " 給 B 站這架飛機加滿了油。

小破站不止燃起來了,而且動力滿滿,潛力無限。

同爲社區,微博爲什麼敗了?

我們曾經在《B 站,特立獨行的價值》中指出,二次元社區屬性已經成爲了 B 站獨特價值的護城河。

然而,不難發現,在嗶哩嗶哩跑贏大盤的同時,同樣作爲國內社區玩家佼佼者的微博卻每況愈下。截至 2020 年 5 月 31 日,過去一年間,微博的跌幅爲 25.1%。更令人擔憂的是,自 2018 年 2 月的高點(US$139.74),微博已經累計下跌 78%。

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是,股價頹勢的背後是微博積重難返的困境。自 2018 年第二季度開始,微博就陷入了營收增速不斷放緩的窘境,墜落般的走勢令微博泥足深陷。好不容易在 2019 年第三季度稍有企穩,但也只似迴光返照般的曇花一現,隨即就在第四季度就陷入萎縮的深淵。

疫情的突襲更是讓微博雪上加霜。坦白來說,從流量的角度來看,用戶憋在家裏也讓微博沾了一把光。財報顯示,2020 年 3 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MAU)達到 5.5 億,同比增長 18%,較上季度末的同比增速 12% 大幅上揚。

然而,微博卻不得不面對 " 贏了流量,輸了營收 " 的矛盾。疫情期間,電商、汽車、快消等衆多廣告主對未來的謹慎預期令其紛紛削減了廣告預算,這對微博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畢竟廣告是微博最主要的營收來源(85%,1Q20)。

更糟的還不止於此,微博還須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肉少了,僧多了,對手還越來越強。同樣面臨着廣告業的蕭條以及廣告主的謹慎,第一季度,B 站廣告收入同比勁升 90%,而微博則萎縮 19%。總體來看,對廣告主來說,微博的吸引力越來越低。

顯然,微博在流量端贏了自己,但卻在收入端輸給了大環境和競爭對手的雙重夾擊。

同樣作爲社區玩家,在和 B 站的比拼中,微博已經敗下陣來。

都是廣告惹的禍?

微博和 B 站都是 2009 年創立的,那時微博還叫 " 新浪微博 ",B 站還只是 A 站的後花園。十年過去,微博已經歷經了鼎盛和繁榮,甚至已經呈現出了衰退的前兆,而 B 站依然年輕,依然生機勃勃。

B 站和微博,一個朝氣蓬生,一個垂垂欲暮,原因的確錯綜複雜,但其背後都少不了 " 對用戶的重視 "。智氪認爲,與微博相比,B 站對用戶體驗的尊重令其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優勝,而B 站對用戶體驗的重視集中體現爲對廣告的剋制。

陳睿曾表示,作爲熱愛二次元的人," 我希望我所有的朋友,都能在 B 站看沒有廣告的新番,而不用浪費若干 15 秒、30 秒甚至 75 秒的人生。"

正是由於這份剋制,B 站至今沒有在視頻前加入任何的貼片廣告。失去了前貼片這個絕佳的位置,B 站的廣告只能靠信息流以及首頁輪播等邊角料。

或許,正是迫於邊角料廣告變現空間有限的壓力,B 站另闢蹊徑探索了更多讓用戶主動付費的變現方式,包括遊戲運營、直播、會員增值服務和電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廣告對 B 站的營收貢獻也僅 9.3%。

更值得注意的是,沒有貼片廣告也讓 B 站在會員服務上變得更加 " 膽大 "。目前,B 站大部分電影和電視劇都需要 " 大會員 " 資格,完全摒棄了優愛騰式的 " 會員廣告二選一 "。想看就要買會員,沒有貼片廣告反而成了 B 站推動大會員轉化的祕密武器。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廣告甚至是對收入的剋制幫助 B 站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用戶,建立了穩固的社區氛圍,從而給 B 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相比之下,微博對錢(廣告)的渴望反而 " 害 " 了它。與 B 站的商業邏輯不同,微博最主要的變現方式在於廣告(85%,1Q20)。曾幾何時,廣告收入的不斷提升的確給微博帶來了最爲輝煌的時刻,市值一度突破 305 億美元。

然而,爲了增加收入,微博的廣告加載率不斷提高,甚至熱搜榜上也不乏廣告的痕跡,社區氛圍每況愈下,頗有一番拔苗助長的架勢。

當買熱搜成爲了常態,用戶的信任的流失也讓廣告主們對微博的重視程度日漸減退。再加上抖音、快手、B 站這些新興王者們的崛起,微博想重回高增長的軌道難上加難。

整體來看,但凡是公司都想要賺錢,也都必須要掙錢,長期虧損肯定不是長久之計。然而,微博的老路值得警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