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大路一起走,哪怕是河也一起過,苦點累點,又能算什麼……”

在駐唱的慫恿下,喫得盡興的食客突然高歌一曲。頓時,吆喝聲、口哨聲響起。

一旁燒烤店裏,牛羊肉串在孜然、辣椒麪的作用下,散發着濃重又熱烈的香氣;小龍蝦排擋裏,大廚奮力翻炒,鍋裏不時冒出火花,像是在表演絕活……傍晚6點半,落日餘暉還在天邊,杭州天虹購物中心負一樓的中豪·五福廣場裏的大排檔江湖已經愈演愈烈。

若非親身體驗,誰又能想到,在高端餐飲林立的錢江新城裏,還藏着如此物美價廉的大排檔。

一座城市煙火氣的形成,夜市、夜攤和夜宵店是有貢獻的。疫情期間,它們一度銷聲匿跡。現在,在繼續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城市在甦醒,夜市、夜攤和夜宵店都在迴歸。

疫情影響是有的

想努力把虧掉的補回來

川娃子的萬州烤魚、舟山海鮮的烤全羊、大唐海鮮的酒、頭牌鶴崗小串的三分熟生牛肉……每個老食客,都有自己最偏愛的店和味道。對於東北人而言,一口地道正宗的東北燒烤,絕對是忙碌一天工作後最大的慰藉。

“來杭州10多年了,喫到正宗東北燒烤的次數,掰着手指頭就能數出來。”坐在頭牌鶴崗小串門口,瀋陽人程實正和三個朋友喝着啤酒擼着串,“每次來,我都要點個三四十串牛肉,就好這一口!”

記者看着桌上摞着的一疊竹籤,能看出這裏在程實心中的地位。“這家店啊,串是東北人最愛的味兒,飲料全是東北的,價格也是東北的價兒。”

頭牌的串,最貴也就4元/串,東北特色飲料2-3元/瓶,着實實惠。作爲資深老食客的程實,每週都要來擼三到四次串。“杭州人把燒烤當夜宵,在東北人眼裏,喫燒烤就是喫晚飯。”

晚上7點半,店內店外的30多張桌子已被佔了大半。

這家店是五福廣場裏最年輕的店,店長是一對來自東北的兄弟。“我們去年10月才入駐,滿打滿算纔開了4個多月。”弟弟王強說,從開業到現在,店裏基本沒在網絡上投過廣告,回頭客卻很多,“我們店,就是純正的東北味。”

三月中旬剛復工時,這裏每天只有十幾桌的客人,下午4點開,半夜零點不到就關門。“(疫情)衝擊其實蠻大的。那段時間,後廚的牛肉都是十幾斤十幾斤地扔。算上員工工資、租金,一天隨便四五千元就虧掉了。那段時間,蠻煎熬的。多虧了鐵粉的支持,有的食客不知道我們復工,就打電話過來問,一聽開門當天晚上就來了。”

熟客們的捧場,給了王強兄弟很大信心。到了五月,客流漸漸回升,店打烊的時間也越來越遲。這段時間,兄弟倆找回了之前的忙碌節奏,“明年,我們爭取明年回本。”

晚上8點是客流最集中的時候,小店內坐滿了食客。“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王強說,杭州對創業者挺友好的,客人們也都很捧場,只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好小店的本味,“虧掉的總會回來的”。

遇火災又遇疫情

賭上全部身家拼一把

五福廣場最早被不少杭州人熟悉,是去年11月的火災——那場火讓五福廣場歇業了一個月,剛恢復不久又遇上了疫情。

“這半年,我多了幾百萬元的債務。”舟山海鮮的李老闆1988年出生,在浙江闖蕩多年。去年火災起火的就是他家的店。醫藥費、裝修費、歇業期間的員工工資……有段時間,李老闆真的有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

當過廚師的李老闆是三年前在五福廣場開起夜市大排檔的,憑藉一隻烤全羊,舟山海鮮店很快成了人氣店。

這三年,李老闆也見證了這片夜市的興盛:從無人問津,到地鐵四號線開通後的人煙漸起,再到最熱鬧時的人聲鼎沸。在這裏,每天喫掉的小龍蝦接近1000斤、啤酒6000多瓶……這片夜市,已經成爲了錢江新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如果沒有火災、沒有疫情,今年,我們的營收應該可以比去年翻一番的。”李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所以他用上全部身家再拼一把:從整理、裝修到重新開業,李老闆只用了半個月時間;疫情期間,他沒有停發過任何一個員工的工資,也因此不少老員工都還跟着他。

忙是不怕的

就怕閒下來

“這半年,雖然坎坷,但是我們夜市所有人都很齊心。”大唐海鮮老闆王豐說,七家堂食店的老闆一起建了一個羣,相互交流經驗、互相鼓勵、共度難關。滿減、實惠套餐……從復工開始,每家店都在不停地搞活動。“復工至今,我們兩家光推廣費和營銷費就花了將近四五十萬元了,一定要先把人氣聚起來。”

據五福廣場負責人趙明介紹,中豪·五福廣場面積約5000平方米,共有7家主要經營堂食的夜宵店,以及十多家主要經營外賣的外賣店。隨着杭州消費券活動、“五一”假期,現在,這裏每家店的客流都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六成。“忙,我們是不怕的,就怕閒下來。”王豐說。

“現在越來越好了,李老闆的烤全羊是一絕,等到冬天歡迎來喫!”趙明說,廣場方面也看到了經營戶們的不容易,也給每家減免了一個月的租金,“來喫的人多起來,大家的信心都回來了,會越做越好的。”

(原標題《五福廣場夜市人不怕忙就怕閒》,記者 盛銳 謝春暉。編輯:王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