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已經四歲了,幼兒園適應的還不錯。但最近孩子的一些行爲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養育方式受到了挑戰。

兒子越來越喜歡跟我撒嬌,動不動就兩手托腮,扮成,擠眉弄眼地討好我;遇到一點問題就哭着喊媽媽幫忙;玩拼圖拼得不好,就哼哼唧唧抱怨;睡覺了還一直要牽着我的手才能睡;受了一點委屈就淚眼婆娑。

細想下兒子身上缺了男孩該有的男子氣。如果長期這樣,長大後就很難有自信心,競爭力和麪對困難的勇氣。

那是什麼讓男孩身上多了份嗲氣呢?主要原因有三個:

1. 父母的過度保護

“哎呀,寶寶,地上太髒了,趕緊起來。”,“磕疼了吧,不哭不哭,就怪這個壞桌子。”,“走累吧,寶貝,我來抱抱”。這樣的對話,或許已經成了孩子的日常。不經意間,孩子就變得做事畏手畏腳,遇到問題就怪這怪那,動不動就要親親抱抱,喫不得一點苦,受不得一點委屈。

2. 孩子身邊女性多

孩子在家裏主要是媽媽或是奶奶照顧得多;早教班也幾乎都是女老師;到了幼兒園,保育老師也都是女性。女性身上更多的是感性柔美,整日生活在女性中,沒有更好的榜樣去樹立男孩的男子氣。

3. 身體羸弱,不喜歡鍛鍊。

有句諺語說:孩子們一輩子生病時都會變小。爲什麼?因爲生病,父母的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照顧他們的孩子。孩子治好了,他現在不願意做了,他的獨立性自然會惡化。同時,孩子生病的次數越多,大部分時間都在生病看護,鍛鍊的機會就越少,越是如此,他們越不喜歡鍛鍊。這孩子終於變得越來越嬌嫩了。

怎麼培養男孩的男子氣呢?

1. 放開手,鼓勵獨立

孩子再小,也要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鼓勵孩子自己穿衣喫飯,即使鞋子穿反了,飯碗打破了,也不要及時糾正或是訓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獨立完成。

在沒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哪怕他把手工作業做壞了,或是剛穿的衣服弄得全身都是顏料。尤其是由老人照顧的家庭,不要再怕孫子磕着,不要覺得孫子肯定累了。

有時候家長“狠心”一點。才能培養男孩更強的獨立性。果斷,有主見,獨立的特質,更能彰顯其男子氣。

2. 邁開腿,走到戶外

多帶男孩參加戶外運動,游泳,輪滑,籃球,跆拳道等。參加戶外運動,能增強孩子的體質,讓孩子少生病,少待在家裏,減少變成“宅男”的可能。

同時男孩的四肢得到了鍛鍊,肌肉也更加有力量。經常戶外運動的男孩,性格往往更樂觀,更能勇於承擔責任,挑戰困難。健美結實的體格,活潑樂觀的性格,會讓一個男孩看上去更有陽剛之氣。

3. 多和男性一起玩,尤其是爸爸

男性身上有象徵力量,規則,權威的特質。在給孩子選擇培訓班的時候,可以儘量選擇男老師。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男孩子的遊戲,多參加一些家庭中男性比較多的活動和聚會。

在所有男性中對男孩影響最大的還是爸爸。爸爸別再把手機當親人,多跟孩子玩些男孩子玩的遊戲,即使打鬧中受點小傷也無所謂的。男孩與爸爸接觸的機會越多,他就會越勇敢,果斷,堅強,樂觀。因爲爸爸能夠更冷靜地面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教會孩子怎麼能更好地面對處理問題。

男孩的成長,就像雄鷹需要會學翱翔。男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更需要力量,勇氣,更能面對挫折。從小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收起你的“小乖乖”,你可以叫他“小夥子”。

健康結實的體格,果斷爽朗的性格,迎難而上的膽量是男子氣掩飾不了的特質。

也是父母眼中他未來的樣子。

END.

今日話題:

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更像王俊凱,王源,還是吳京呢?

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