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這部電視劇如今已經正式收官了,當回顧這部劇的時候,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一個經典片段前期還引發了不小的爭論,那就是房似錦爲了幫寧馨賣房,自己倒貼5萬,而結果是這個5萬卻讓她看清了一個人,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房似錦的聖母之心到底是善良還是愚蠢呢?

先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就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在,而正是這些有意思的地方讓我們看到,一個聖母是如何變成盲人摸象般的存在。起因還是在雨天,由於寧馨母女在銀行自動取款處躲雨還來的機緣,其實在這裏有不合理之處,比如現在各種叫車軟件如此發達,她們怎麼在這裏躲雨的,另一個則是爲什麼是在這個地方躲雨。當然一句話,劇情需要得了。

這樣的場景讓房似錦看到了,勾起了她的往事,幫助了對方一把,是好心也是做生意,鼓動對方換房來解決問題,可見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事寧馨以前都從來沒想過,結果兩人的關係開始直線升溫,寧馨貌似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小樹,而房似錦則是有求必應,聖母之心一發不可氾濫。​客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這是《安家》中主打的一個設定,大到客戶買賣房屋,小到送瓜端水這些小事都得要幫助做,可以說房產中介變成了客戶的保姆,貌似以前我在外打拼租房時,可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中介,可能現在中介也不容易啊,所以得要服務到位。

後面就開始偏離了,寧馨的女兒希希也開始依賴起房似錦了,其中一個橋段則是希希想讓房似錦代替媽媽去開家長會,而後續實際的情況是寧馨是去約會了,而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這點從劇情中可以體現出來,而房似錦依舊認爲對方很可憐,真的需要幫助。

正如徐姑姑說的,什麼樣的應酬需要穿波希米亞大裙子。按徐姑姑的說法,她出去談戀愛也沒問題,但是要說清楚自己去幹什麼去了,不能把孩子一丟,這種行爲已經證明了寧馨的不誠實和心機。
然而房似錦依舊我行我素,到最後因爲房價問題,寧馨感覺房價太低了不想賣,還天天催房似錦以自己理想的價格賣出去,而買家因爲價格高有點猶豫不決,房似錦開始了神操作,直接自己墊上5萬塊達成雙方的合作意向。

而最後的結果則是寧馨在男朋友的鼓動之下(證明前面徐姑姑說的對,她就是去談戀愛去了),直接跳單了,甚至在微信中拉黑了房似錦。
房似錦上門想個說法,被對方懟了無話可說,而在樓下遇到希希時,連小孩子都躲着她,有什麼樣的母親就會有什麼樣的女兒,讓房似錦鬱悶至極。

後面雖然在樓山關的恐嚇之下,佣金是收了4.2萬,卻損失了個人的5萬元。後續也因爲被舉報讓婁山關被安家天下開除。
在這個過程之中,到底誰的錯最多呢?其實我看房似錦的問題更多,因爲她的聖母之心氾濫,反而導致這樣的結果。《教父》中有一句臺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爲所欲爲。

從劇中看,對於寧馨的每一個要求,房似錦都是有求必應,從來不問對方是什麼原因,比如讓參加家長會,房似錦也沒有問寧馨爲什麼不能參加,那天到底有什麼樣的事耽誤了,而事後被徐姑姑提醒也認爲談戀愛沒有關係,可以說在做好人這事上已經上癮了,到最後纔會發展到自己墊錢幫對方賣房,當然奇怪的是徐姑姑竟然也贊同,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雖然最後婁山關假裝黑社會恐嚇之下,收到了收方的佣金,但是個人墊付的5萬元是要不回來了,因爲這5萬元原來就屬於私下付的,沒有任何單據。做好事都不帶留名的,這種操作方式本身就存在問題,即使最後大家都很好,寧馨也按規矩做事,通過房似錦來買房付佣金,不過這樣的操作也會房似錦的心理上埋下一個地雷,而這個地雷就是我曾經幫助了你,你就不應該對我不好。

這也就是爲什麼對於跳單房似錦其實真沒什麼大的想法,畢竟平常人也會幹這樣的事,而她最大的想法則是我爲你花了錢,你爲什麼要這麼做
這樣的心理不僅僅在生活中,在愛情中體現得更明顯,爲什麼那麼多在愛情中的男女在感情破裂後會聲淚俱下的問同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我對他(她)那麼好,反而得到這樣的結果。這種好或者是善良,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機制去操作的,是出去同情,出於愛情,還是僅僅是自己應該這樣做呢?若是這個問題沒有想好,最終帶來的則是心理的失衡。
這樣的失衡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房似錦自己種的因,釀成的果,估計會有人問明明是寧馨是個渣女,爲什麼反而要去批判房似錦呢。曾經有網友分析善良是否有底線時說了一段經典的話可以來解釋:爛好人是一種毒藥,不僅讓自己上癮,還會讓對方對你的索求不斷上癮,直至最後大家都變成仇人,纔會結束這種帶着烈性毒藥的人際關係。寧馨這種只是一個人漫長的生命中遇到的無數人中普通的一員,她不是個例也不是普例,她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罷了,而對於我們個體來說,真正要看清的是,你的善良到底有沒有鋒芒,而不是無底線的善良。帶着鋒芒的善良纔是一個人如何過好人生的底色,才能說人間值得。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