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的文章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f Fhb7 from fungus underlies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in wheat”登上了Science封面,這是本年度山東農業大學首次作爲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發表文章,也是我國小麥研究領域首篇Science文章。這是中國海洋大學今年作爲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首篇N&S文章,也是內地高校今年在海洋科學領域的首篇N&S文章,體現了該校在海洋科學領域的鮮明特色和強勁實力。

本月18所內地高校作爲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

這18篇論文來自18所高校,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南通大學、廈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西大學、湘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均發文4篇,南方科技大學發文3篇,南開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均發文2篇,其他高校的發文數均爲1篇。

北師大團隊揭示中國新冠疫情防控成果,山東農業大學登上Science封面

北京師範大學田懷玉,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瑞馥,英國牛津大學Oliver G. Pybus,Christopher Dye及普林斯頓大學Bryan T. Grenfell作爲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An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於5月8日在Science刊出。在本文中,研究團隊利用了病例報告、人員流動和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相關數據,分析了中國的防控措施對於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武漢市的封城措施使疫情傳播到其他城市的速度延遲了2.91天,從而爲其他城市應對疫情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與較晚開始控制的城市相比,在新冠肺炎暴發之前已實施一級響應措施的城市在疫情暴發第一週報告的實驗室確診病例減少了33.3%。武漢封城和全國性的一級公共衛生響應,使疫情爆發50天內的病例數減少了96%。

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在中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5月22日,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的文章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f Fhb7 from fungus underlies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in wheat”登上了Science封面,這是本年度山東農業大學首次作爲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發表文章,也是我國小麥研究領域首篇Science文章。

5月22號Science封面介紹了孔令讓團隊在小麥赤黴病領域的相關成果

小麥赤黴病被稱爲小麥“癌症”,是全球範圍內造成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篇論文中,孔令讓團隊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了小麥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遺傳及分子機制。研究表明,Fhb7最早可能來源於禾本科內生真菌Epichloë 屬,並經過橫向基因轉移至長穗偃麥草中。攜帶Fhb7基因的小麥不僅對赤黴病具有抗性,還對另一重大病害—莖基腐病表現出了明顯抗性。這一研究爲解決小麥赤黴病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據山東農業大學官網消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對這一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這是一個禾穀類作物種質改良和創新的難得基因,將有力提升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水平,爲產業提質增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長穗偃麥草基因組進化及 Fhb7 的克隆

5月29日,中國海洋大學張鈺教授團隊的文章“Strengthening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by intensifying tropical cyclones”在Science刊出。這是中國海洋大學今年作爲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首篇N&S文章,也是內地高校今年在海洋科學領域的首篇N&S文章,體現了該校在海洋科學領域的鮮明特色和強勁實力。該校的海洋科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爲A+學科,在軟科2019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也高居全國首位。

據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學部重點實驗室官網,在本篇文章中張鈺團隊首次揭示了颱風通過影響海洋渦旋使黑潮加速,從而加劇氣候變暖並最終進一步促進颱風增強的正反饋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對於提高我國中長期氣候和颱風強度預測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熱帶氣旋強度的時間序列和氣旋渦流與反氣旋渦流的能差

張鈺教授2002年本科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學專業,200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獲得物理海洋學博士學位。2013年加入中國海洋大學以後,張鈺教授一直致力于海洋大尺度環流及中尺度渦旋動力學方向的研究。2017年,張鈺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張鈺教授

上科大、南科大比肩傳統強校

從年度總髮文數來看,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國內地高校的總髮文數達到了76篇。內地共有37所高校作爲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

南方科技大學新增了2篇Nature 文章,1篇Science文章,本年度總髮文數達到了4篇,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兩所老牌名校並列排在全國第7位。上海科技大學今年的N&S的發文數更是達到了8篇。這兩所非雙一流高校在頂尖論文上的產出,具備了與傳統頂尖名校一較高下的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