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韋大軍執導,耿樂、公磊、陳麗娜、王偉、劉家良、徐少強等出演的懸疑諜戰劇《猜拳》拍攝於2014年,該劇以獨特的劇情,新穎的視角講述了1941年,30名忠義之士成立鐵拳組織,意欲鋤奸。豈料走漏風聲,28人遇害,倖存的兩名鐵拳互不知曉對方身份,在猜忌、對抗中歷經風險,最終完成使命的故事。

1941年,堅守雲山嶺的國軍師長因戰傷被送至後方,其副官祕密勾結日軍,假傳師長手諭,欺上瞞下,謀劃叛變。三十名軍官拒不受辱,在共產黨人的策劃下準備鋤奸,名爲鐵拳。不料,風聲泄露,二十八人被殺,另有兩人漏網。地下黨童參謀與衛隊長是倖存的鐵拳,二人相識,卻不知對方身份,各自履行使命的同時,苦苦尋找另一名戰友或告密者。副官爲嫁禍於人,脅迫師長就範,欲將其家屬祕密送達敵佔區,指派衛隊長與童參謀被擔當護送,並限令七天爲生死期限。途中,二人經歷波折,驗明瞭對方身份,在孤立無援的情形下,將一支響馬改造爲武工隊,與敵艱難周旋,終於在七天內扭轉了命運,除掉了逆賊,粉碎了背叛陰謀,爲國共兩軍的協同戰役贏得了時間。

電視劇《猜拳》,以快節奏、強情節,環環相扣的懸念伏筆吸引大批觀衆,該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還原了抗戰時期的真實原貌,對劇情不戲說,不神話。 如今很多國產抗戰劇將日本人形象弱化甚至愚蠢化,成爲了抗戰劇的“標配”,將抗戰劇拍成了娛樂劇,武俠劇和偶像劇,而非服務故事本身。更違背真實艱苦的抗戰歷史。這不尊重抗戰精神的做法,也越發導致觀衆對抗戰劇產生了牴觸心理,有網友表示:“將自己的對手塑造成白癡,與其說是對對手的羞辱,不如說是對自己的羞辱。”

而電視劇《猜拳》一改以往抗戰劇之範本,劇中的日本人一方不僅裝備武力強過我軍數倍,而且智商高、計謀狠,深諳“兵法詭道”,令中方主要角色數次遇險。本劇中我方的勝利往往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樣的描述雖然殘忍而冷酷,卻恰恰反映了真實歷史上中日雙方實力懸殊之大的情況,再現了中國人民在抵禦日本侵略時付出的巨大犧牲和殘酷的代價,從而讓我們觀衆正視那段歷史,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也是本劇編導所想表達出來的另一個深刻的含義。

與其他題材相比,如今的抗戰題材劇,已不僅僅侷限在單純的打鬼子和武器裝備的對比上,其敘事呈現往往與諜戰推理、懸疑特工、情感交融、慘烈戰爭場面的鋪排等各種元素交織混雜,無論是貫穿全劇的歷史意識和情感的把控,還是故事線索、人物關係的環環相扣、穿插交集,抑或是細節捕捉、影調設置、節奏處理、技術手段的運用……無不挑戰着導演和編劇。業界俗稱的“幾年磨一戲”雖不能作爲衡量一部好劇的唯一標準,但至少可以說明,力戒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用歲月和心力打磨越久的文本,越趨近於純粹和完美。

作爲承載了中國近代歷史、中華民族共通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的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抗戰題材電視劇,無論是根據真實事件進行創作,還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藝術虛構,要尋求新的突破和創新,就不能無視歷史、解構歷史,不能將對商業價值的追求,凌駕於對審美品格和文化底蘊的追求上,不能用違背歷史事實和客觀規律的強刺激鏡頭作爲博收視率的藉口。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基於歷史真實的審美創造,即以歷史、美學的觀念進行敘事,對既有的創作模式、想象視域和審美邊界,進行創新性的拓展和挖掘,只有如此,這類歷史留下的創作資源才能生髮出更多有深度的作品,共同鑄就成爲民族記憶,銘記屈辱與抗爭的歷史。

該劇主角楊木由著名演員耿樂扮演,這個角色是貫穿全劇的靈魂人物。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立場分明,堅定,樂觀。他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卻又不失軍人的謹慎與全面的考量。他雖我行我素卻又言出必行,依靠堅韌機智排除萬難。耿樂很好的抓住了這個人物的特點收穫了觀衆的認可。

公磊飾演的童參謀在六十九軍軍部任參謀,真實身份是共產黨員,是鐵拳組織的繼任,他硬朗幹練,沉默寡言,外形看似文弱,內心卻非常強大,爲人刻板不苟言笑,做事嚴謹注意分寸。劇中的情報人員宋青,是劇中關鍵點,具有引爆作用的傳奇人物。她性格內斂不動聲色,原本嚮往着安逸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因被人利用未婚夫遭遇暗殺,爲了報仇,她當上了情報人員,並捲入一場陰謀。她應該是一個簡單的女子,卻註定孤獨,因爲她的一次疏忽,致使鐵拳密會風聲泄露,導致二十八人遇害,她自責、痛苦、復仇。命運不公,讓她淪爲沉重的女性,在本劇中她猶如一枚犧牲品。

該劇導演韋大軍是有名的“多面手”,從電視劇、紀錄片到文學創作,他皆有所建樹。2012年,由他執導的《民兵葛二蛋》以獨特的小人物抗戰視角贏得滿堂彩,而其新作《戰時我們正年少》也即將在不久後與觀衆見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