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它,因爲外出工作、養家餬口的是丈夫,而自己在家帶娃,目前對家庭沒有什麼經濟貢獻,自然也無法擁有話語權。其實仔細瞭解一下新聞情況,這件“怪事”不難揭曉謎底:妻子外出讀博士期間,家裏女兒一直由丈夫照顧,後來妻子畢業成爲高校老師,工作較爲清閒,而丈夫正要尋找機會復出工作,卻被妻子提出在家當全職奶爸,全力照顧女兒和想要備孕二胎的自己,丈夫自然不同意。

前不久聽說一新聞,一位當了博士的妻子想要生二胎,但丈夫死活不同意,妻子無奈,以離婚相要挾,丈夫就有些慫了。

初聽到此新聞,我不免詫異,因爲生活中常常是丈夫要求生二胎,妻子往往不同意,畢竟二胎降臨後受苦受累更多的是自己。這對夫妻顛倒了角色,果然很奇葩,難怪上了新聞。

其實仔細瞭解一下新聞情況,這件“怪事”不難揭曉謎底:妻子外出讀博士期間,家裏女兒一直由丈夫照顧,後來妻子畢業成爲高校老師,工作較爲清閒,而丈夫正要尋找機會復出工作,卻被妻子提出在家當全職奶爸,全力照顧女兒和想要備孕二胎的自己,丈夫自然不同意。

原因一查清,這樁怪事就不怪了。人性原本就是相通的。小家庭在面對生不生二胎這個問題上,向來有兩個“基本規律”。

經濟實力雄厚的一方更有話語權,也更有權決定二胎“生還是不生”

農村地區有個普遍現象,當公婆催生二胎時,寶媽若不想生還能反抗拖延一番,但當丈夫也催生二胎時,寶媽就只能順從了。無它,因爲外出工作、養家餬口的是丈夫,而自己在家帶娃,目前對家庭沒有什麼經濟貢獻,自然也無法擁有話語權。不然,爲什麼不少婆婆丈夫動輒以“不生二胎就離婚”來要挾寶媽呢?自己沒有經濟來源,只能受制於人。

事實是挺殘酷,但卻放之四海而皆準。若是此事放在城市,寶媽生完頭胎請個保姆繼續投身職場,而且賺取的工資比老公還高,想要二胎的丈夫也只有張口被懟的份兒。妻子一句底氣十足的“還有完沒完,真想要二胎自己找人生去”,就能讓丈夫乖乖閉嘴。畢竟,有經濟實力的女性,離了男人也照樣過,甚至離開某些巨嬰型男人會過得更好,既然如此,又誰怕誰呢?

是經濟實力給了人話語權和獨立的勇氣。

頭胎是誰帶,誰就反對生二胎,因爲嘗夠了帶娃的苦

現實中還有個事情很有意思,有的是婆婆一個勁地催生二胎,兒媳一個勁地躲;還有的則是兒媳主動要求生二胎,婆婆則連說不用了。區別在哪裏呢?

其實,只要看看頭胎是由誰帶的,就能得出合理解釋了。“二胎定律”之二爲:誰全程帶過頭胎,對二胎就熱情不起來,因爲嘗夠了帶娃的苦。

那些哭着喊着要給婆家開枝散葉的兒媳,和那些總是一個勁地催生二胎的婆婆,大概率頭胎是沒自己帶過,同時二胎也不準備自己帶。她們的口頭禪是“帶個娃能有多累?做人不受點苦哪行?”因爲沒有經歷過,不瞭解養育的苦,只會“站着說話不腰疼”地催啊催,如此雙標之人有很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