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溥儀作爲末代皇帝,不但可以繼續住在紫禁城內,每年有400萬銀元專款,還能享受外國君主一般的禮遇。在當時,紫禁城形成了以溥儀爲皇上的小朝廷,宮廷妃嬪、婢女以及一些老臣並沒有遣散,仍舊稱溥儀萬歲,行跪拜禮,然而溥儀只能待在宮中,不能跨出宮門半步。
宣佈清帝遜位的隆裕太后,在親自斷送清朝不久後,覺得愧對祖宗,一病不起,所以後宮中的瑾妃地位再次上升,成了主事的人。跟隆裕太后一樣,瑾妃是前任皇帝光緒的三個正牌妃子之一(其中,隆裕是皇后),跟著名的珍妃是親姐妹,但是珍妃被慈禧推入井中溺亡了。瑾妃也是中規中矩的人,對溥儀管束得很嚴,而且非常仇視宮外的一切。
跟普通人一樣,當溥儀長到十四五歲時便進入了叛逆期,他開始嚮往宮牆之外的時髦生活,追求洋玩意了。爲了滿足虛榮心和好氣心,溥儀偷偷地讓一個姓李的貼身小太監出宮購買洋產品,主要是一些衣服飾品,包括西裝、領帶、皮鞋等,除此之外,這位李公公還買了一套民國官方指定的將軍洋禮服,如果放在清朝,這算是朝服了。溥儀得到後,十分喜歡民國禮服,不僅當場就穿了起來,還讓人給他拍了一張照片,要留作紀念。
不過,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瑾太妃耳朵裏,當她知道身爲皇帝的溥儀穿了民國的“禮服”,非常生氣,一口認定溥儀是數典忘祖,爲此,這位瑾太妃把溥儀的父親、母親都召進宮來,當着面訓斥了溥儀一頓,當然,主要是訓斥溥儀的父母,畢竟皇上是不能訓斥的。而出宮幫忙購買衣服的李公公就更慘了,不僅被打了200大板,還特別招呼一定要打到皮開肉綻才罷手。這件事讓年紀輕輕的溥儀很惱火,畢竟父母被罵,貼身侍從也被打了,所以他決定要報復這位瑾太妃。
有一次,這位招惹了溥儀皇上的瑾太妃生病了,在傳喚太醫範一梅看診後,藥雖然到了,可是病還是沒除掉,於是盛怒之下一定要把太醫革職貶爲庶民,趕出宮廷。本來這件事無足輕重,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是紫禁城內仍屬於清朝,所以這件事雖不合理,但也說得過去。可是溥儀卻不這麼認爲,他覺得機會來了,於是,跑到瑾太妃的宮中龍顏大怒,溥儀抓住的把柄就是“太醫是皇帝的御用醫生,只能皇帝有權罷黜”,而瑾太妃沒資格。“活見久”的瑾太妃又是一通脾氣,當然架勢還是一樣,召見溥儀父母、皇宮近臣,然後再訓斥,當然,這次訓斥更加嚴重。
到頭來,溥儀又一次招架不住,只得賠禮道歉。不過這兩次事情使得溥儀生母十分愧疚、惶恐,覺得沒有教育好兒子溥儀,才發生這麼多荒唐的事情,一時想不通的溥儀生母選擇了吞食鴉片自殺。臨死前,她還對着溥儀的兄弟溥傑說,“要輔佐溥儀恢復大清的榮光”,其用意不言而喻。
其實,溥儀的生母跟瑾太妃兩人自幼一起長大,交情也很好,兩人的目的也都是爲了幫助溥儀重新當上真正的皇帝。等到溥儀明白到這一點之後,便開始尊重瑾太妃了,後來還畢恭畢敬地稱呼她爲“額娘”(溥儀生母去世後,瑾太妃便成了溥儀的養母),再也沒有穿過民國禮服了。不過,歷史不可能倒轉,溥儀也沒能恢復清朝,甚至還走上了歪路,而瑾太妃則因爲間接害死了溥儀的生母,而一輩子良心不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