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水浒传》里的第一反角。
《水浒传》“反贪官不反朝廷”主旨中的“贪官”,指的就是以高俅为代表的一大帮害人虫。
高俅在《水浒传》中出场最早,金圣叹在评《水浒》时说得很清楚:“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书中说高俅“最是踢得好脚气毬”,更兼“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但“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他先是在东京城外帮闲,陪有钱的公子哥斗鸡玩马,风花雪月,后来得开堵坊的柳世权信,推荐到东京董将士家做事。
董将士嫌他是个破落户,担心他把坏风气带入自己家门,“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另造书信,转送给了小苏学士。
小苏学士也不欢迎他,再造一封信,转送入驸马王晋卿府里。
但是,高俅时来运转,合该发迹,奉驸马王晋卿命令,送一对羊脂玉做的镇纸狮子入端王府。
端王正在踢球,高俅适时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球技,得到了宠幸。
不久,哲宗驾崩,端王即位,是为徽宗。
高俅因此一步登天,当上了殿帅府太尉。
按照《水浒传》这种写法,苏轼和高俅其实谈不上什么关系,算是有过一面之缘吧。
但事实上,高俅曾是苏轼手下文秘,而且,两人有一定交情。
南宋人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即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吏,颇具文采,得到苏轼的欣赏。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前途险恶,因为爱才,有意要为高俅寻一个好归宿,将高俅推荐给了曾文肃公——即曾布。但曾布以自己手下文书众多为由,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好朋友王晋卿。
《宋史》没有为高俅立传,众书对他的记载东一麟、西一爪,零零碎碎。
但《挥麈后录》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原因很简单,《挥麈后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名叫是曾纡,曾纡的父亲就是故事里出现过的曾布。
关于高俅的上位,《挥麈后录》只是以“逾月,王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其甚厚”,“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寥寥数笔带过。
以下是付费内容
这其中还穿插了一个小插曲,即有人对高俅的升迁提出了异议,宋徽宗直接回怼说:“汝曹争如彼好脚迹邪!”
不过,根据《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琦传》中记载,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并没有公开说“因为高俅踢球踢得棒,所以就应该居高官、坐高位”,而是将他送到边塞锻炼,最后“以边功至殿帅”的。
有人因为高俅没有列入“北宋六贼”的名单内(注:六贼分别为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而《挥麈后录》又写他为人忠厚,知恩图报,“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候甚勤”,厚待苏家后人。所以,有些人认为是《水浒传》丑化了高俅。
这是不对的。
“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他在书中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於前,梁师成阴谋於后,李彦结怨於西北,朱勔结怨於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於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当时的陈东只是太学生,对朝政了解不多,只列举和斥责了六个首恶人物而已。而高俅的忠厚,也仅仅限于苏家后人而已,对待其他人,却是随时都会露出吃人的本相。
宰相张商英曾劝宋徽宗“节华侈,息土木”,不要过度铺张浪费,耗损国库。高俅恶狠狠地参了张商英一本,要宋徽宗以行乐为主,斩杀张商英以儆效尤。
还有,《宋史?李若水传》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宋徽宗打算挂服举哀。李若水劝阻说:“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
应该说,李若水没冤枉高俅。
据《靖康要录》上载: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
他招募的士兵,以技艺工匠为主,不为了保家卫国、上阵杀敌,只为他个人打工。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记:高俅主持的军队水上争标竞赛,搞的全是杂耍百戏之类的花架子。
毫无疑问,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后来成为金人随心所欲宰屠的鼻涕军,高俅作为总领军政的头号人物,难逃其责。
一句话,高俅的罪恶,实与童贯等人相同。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