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蕭贊育也是黃埔一期學生,他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與了東征與北伐,之後被蔣介石派到蘇聯留學,回國後參與創辦籌建復興社,由此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的桂永清與賀衷寒等人一起參與籌建了復興社,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蔣介石受二戰時期德國軍事思想影響較深,他曾經效仿德國的情報組織“褐衫黨”創辦了復興社。蔣介石創辦的復興社有嚴格要求,骨幹全是自己的黃埔嫡系。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

第一,劉健羣

劉健羣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衆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祕書。何應欽屬於蔣介石的黃埔系,因此劉健羣也跟隨何應欽投靠了蔣介石。

劉健羣投靠蔣介石後深得蔣介石信任,經過蔣介石考覈,劉健羣加入了蔣介石的復興社,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復興社成立後,劉健羣擔任了復興社書記,他到處鼓吹蔣介石的領袖地位,爲蔣介石做了大量宣傳工作。1949年,劉健羣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在臺灣的劉健羣被蔣介石任命爲“中央評議委員”,最終於1972年因心臟病去世,終年70歲。

第二,賀衷寒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中,賀衷寒算是名氣較大的一位,他也被稱爲黃埔三傑,復興社也是在他與幾個關係較爲密切的黃埔同學牽頭下成立的,因此賀衷寒又被譽爲復興社四大臺柱之一。早年的賀衷寒是黃埔軍校的優秀學生,深得蔣介石信任與器重。

轉折發生在1936年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爆發後,賀衷寒不顧蔣介石的安全,自行組織“討逆”部隊,準備以營救蔣介石的名義前往西安“討逆”。還沒成行,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蔣介石得知賀衷寒的做法後狠狠批評了他一頓,自此之後賀衷寒失勢。

1949年,賀衷寒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到臺灣後的賀衷寒被蔣介石任命爲“交通部長”。不過他在任上表現並不好,於1954年辭職。辭職後的賀衷寒先後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等職務,於1972年因病去世,終年72歲。

第三,鄧文儀

鄧文儀是黃埔一期學生,他也是一位深得蔣介石信任的黃埔嫡系。鄧文儀在畢業後不久就擔任了蔣介石的侍從祕書,復興社成立後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善於演講,是一位與賀衷寒怡一樣優秀的演講天才。

1949年,隨着國民黨敗退臺灣,鄧文儀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逃到臺灣後的鄧文儀被蔣介石任命爲“內政部政務次長”。晚年的鄧文儀沉迷於道教研究,擔任了中國道教總會理事長。鄧文儀晚年還致力於促進祖國和平,他爲祖國的和平做了大量基礎性的工作,包括籌建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等。1998年,鄧文儀因病去世,終年93歲。

第四,康澤

對復興社來說,康澤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康澤畢業於黃埔三期,復興社的名字就是康澤所取。康澤是復興社的創始人之一,又深得蔣介石信任,理所當然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解放戰爭期間,康澤在襄樊戰役中兵敗被俘,之後被關進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康澤身體不好,不過他依然在戰犯管理所中積極改造,於1961年被保外就醫。1963年,康澤被第四批特赦。被特赦後的康澤擔任了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他依據自己的真實經歷書寫了大量關於復興社的文獻資料,爲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文獻。1967年,康澤在北京因病去世,終年63歲,他也是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中僅有的兩個留在大陸的人。

第五,桂永清

桂永清是黃埔一期學生,他與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私交甚好。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的桂永清與賀衷寒等人一起參與籌建了復興社,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桂永清感情細膩豐富,曾經因爲同情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的遭遇而得到蔣介石的嘉獎。不過,桂永清的指揮作戰水平着實不行,蘭封會戰就是因爲桂永清的臨陣脫逃而失敗。

桂永清此人情商極高,得到了何應欽與陳誠的賞識。在兩人的推薦下,桂永清被蔣介石任命爲海軍總司令。1949年,桂永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到臺灣後的桂永清繼續被蔣介石重用,並被任命爲“參謀總長”。不過桂永清卻短命,於1954年因病去世,終年54歲。

第六,酆悌

酆悌畢業於黃埔一期,畢業後的酆悌對情報工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宋希濂的介紹下,酆悌加入復興社,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在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中,酆悌的下場算是比較慘的。1938年,酆悌擔任長沙警備司令,長沙文夕大火後,酆悌被當成替罪羊後被蔣介石槍決,終年35歲。

第七,鄭介民

鄭介民是著名的大特務,曾擔任過軍統局局長,也擔任過復興社代理書記。鄭介民畢業於黃埔二期,此後不久就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軍閥混戰時期,鄭介民爲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瓦解了桂系軍閥與張發奎等人的反蔣行動。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鄭介民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到臺灣後的鄭介民被蔣介石任命爲“國防部參謀次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1954年,鄭介民被蔣介石任命爲“國家安全局局長”。不過鄭介民的身體不好,沒爲蔣介石效力幾年就因病退休。1959年,鄭介民因病去世,終年62歲,他死後被蔣介石追晉爲一級上將。

第八,曾擴情

曾擴情是黃埔一期學生,也是一位深得蔣介石信任的黃埔學生。曾擴情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逐漸展現出對情報工作的興趣,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參與到復興社的籌建,由此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蔣介石對曾擴情極爲信任,曾說過“誰反對曾擴情就是反對我蔣介石”。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曾國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主動留在大陸。爲了逃避追捕,曾擴情選擇出家當和尚。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曾擴情最終沒能逃脫制裁。曾擴情被捕後先是被關進重慶白公館監獄,之後又被關進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1959年,曾擴情被第一批特赦,之後回到遼寧擔任遼寧政協文史專員,於1988年在遼寧去世,終年89歲。

第九,梁乾喬

梁乾喬也是黃埔一期畢業生,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梁乾喬被蔣介石派到蘇聯留學。在蘇聯留學期間,梁乾喬與賀衷寒等人臭味相投。回國後不久,梁乾喬參與創建復興社,由此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梁乾喬藉助抗戰發展自己的特務事業,由此得罪了特務頭子戴笠。之後梁乾喬投靠胡宗南,幫助胡宗南經營西北。1946年的一天,梁乾喬被胡宗南大罵一頓,回家後氣急生病,之後因病去世,終年43歲,是十三太保中早逝的一位。

第十,蕭贊育

蕭贊育也是黃埔一期學生,他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與了東征與北伐,之後被蔣介石派到蘇聯留學,回國後參與創辦籌建復興社,由此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在國民黨內部,蕭贊育主要從事行政工作,先後擔任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務。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蕭贊育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在臺灣期間,蕭贊育主要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曾擔任過“中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中央評議會委員”等職務。晚年的蕭贊育致力於兩岸和平,他以黃埔同學的名義做了大量促進和平的工作,於1999年去世,終年94歲。

第十一,滕傑

滕傑是黃埔四期畢業生,他也是復興社的籌建者之一,深得蔣介石信任。1932年,蔣介石採納滕傑的建議,以黃埔學生爲骨幹成立復興社。滕傑是復興社的籌建者之一,他也順理成章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滕傑還有另一個身份,他是民國最後一任南京市市長。1949年,滕傑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之後被蔣介石任命爲“國大代表”與“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晚年的滕傑同樣致力於祖國和平,於2004年去世,終年99歲。滕傑是蔣介石十三太保中最後去世的,同時也是十三太保中最長壽的一位。

第十二,戴笠

戴笠是黃埔六期畢業,他對情報工作有天然的敏感性,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即進入特務調查小組從事情報工作。1932年,戴笠參與籌建復興社,由此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戴笠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他也被譽爲近代最神祕的特工,同時也是最大的特務頭子。抗日戰爭期間,戴笠着用自己的情報網絡爲祖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46年,戴笠因飛機失事喪生於岱山,終年49歲。戴笠也是十三太保中早逝的一位。

第十三,胡宗南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中,胡宗南是名氣最大的一位,他是黃埔一期學生,創造了黃埔軍校五個第一,也被譽爲“天子門生第一人”。1932年,胡宗南參與籌建復興社,成爲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不久,胡宗南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不過,到臺灣後的胡宗南立刻被彈劾,差點丟掉性命,最終蔣介石保下胡宗南。到臺灣後的胡宗南被蔣介石任命爲“澎湖防守司令部”司令以及“中央評議委員”,於1962年因病去世,終年66歲。

參考資料:

《蔣介石十三太保的最後結局》何明

相關文章